-
簡介:建筑結構設計中,考慮二階效應的強度問題和考慮二階效應的穩(wěn)定問題是有軸力與彎矩、剪力同時作用的桿件以及整體結構性能控制中的關鍵問題。由于二階效應及穩(wěn)定問題的復雜性,至今仍有若干關鍵問題有待解決。正確理解幾何非線性、屈曲、計算長度等與二階效應及穩(wěn)定問題相關的概念并了解其正確工程應用方法對工程設計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近年來,隨著國內基礎設施建設及房地產業(yè)的快速發(fā)展,涌現出越來越多形式復雜、造型多樣的建筑結構。與上世紀后期相比,不僅結構高度進一步增大,且常出于使用功能需要而在結構中采用了混凝土及鋼筋強度高、負擔荷載更重,且長細度也頗大的越層巨柱、越層周邊框架柱或其他在水平荷載下主要承受較高壓力的撐桿式構件(如上海中心的多次越層巨柱、廣州東塔的巨型結構主結構巨柱、廣州西塔的菱形格構式外框筒的斜壓構件以及其他高層建筑中常遇的越層框架柱等)。針對這些構件,結構設計人有理由關心其是否存在穩(wěn)定風險,并希望得到對其進行穩(wěn)定驗算的有效方法。但我國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和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guī)程與其他國家同類規(guī)范類似,都是因以往混凝土結構工程中難以出現穩(wěn)定問題而未給出相應規(guī)定,從而存在有待彌補的缺口。另一方面,從最近幾年國內學術刊物對鋼筋混凝土結構二階效應及穩(wěn)定問題進行討論的文章中,特別是對上述有穩(wěn)定驗算需求的結構構件設計方法進行討論的文章中也清楚看到,雖有文章對這些問題涉及的概念作了有效的進一步澄清,但也確有不少文章在論述中暴露出了對二階效應相關概念、結構二階效應規(guī)律及分析方法、計算長度規(guī)定的歷史背景以及各類穩(wěn)定臨界狀態(tài)識別方法有效性的不一定確切的解釋和使用,這對本來就無法從相關著作和文獻中找到對這些問題的系統、中肯解釋的結構設計界來說,只能是增加更多的困惑;而結構設計人在找不到其他有效方法時照抄某些文獻建議的可能存在問題的做法,又必然會在所完成的結構設計中留下安全隱患。因本論文作者所在學術團隊自上世紀70年代后期起一直是參與或參與主持修訂中國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二階效應條文規(guī)定的責任單位,針對上述存在問題有必要作出澄清概念的努力,并針對各種端約束條件下有軸力與彎矩、剪力共同工作的鋼筋混凝土構件的穩(wěn)定驗算的規(guī)范規(guī)定缺口作出研究努力。為此,本論文在團隊建議下擬按以下內容完成研究任務①簡要說明到目前為止已經經過結構分析得到較準確識別的兩類二階效應規(guī)律,即P△效應規(guī)律和PΔ效應規(guī)律;對工程界存在爭議的“二階效應是否會增大框架梁、柱水平荷載剪力”問題進行推導說明,給出相應結論;對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guī)程和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中用于計算剪切型結構P△效應的層增大系數法和用于計算彎曲、彎剪型結構P△效應的整體增大系數法,幾何非線性相關理論和SATWE、ETABS、SAP2000等結構分析計算軟件中用于計算二階效應的基于幾何剛度的有限元法(虛柱法)進行介紹。希望這些工作能有助于結構設計人更直觀、準確地理解各類結構中的二階效應變形規(guī)律以及內力放大效應規(guī)律。②簡要說明到目前為止中國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各個版本中所使用過的解決考慮二階效應的強度及變形問題的各種思路和方法。③簡要討論結構穩(wěn)定理論的有關問題。對歐拉單柱和整體結構的穩(wěn)定承載力及屈曲模態(tài)計算方法進行介紹;討論強度、失穩(wěn)和二階效應三者的區(qū)別與聯系;給出鋼筋混凝土結構的穩(wěn)定設計思路。由此得到關于穩(wěn)定問題的兩點重要體會1、從宏觀上講,直至目前解決結構穩(wěn)定問題的思路主要有兩種,一是基于彈性分枝失穩(wěn)概念的計算長度法,該法將整體結構的非彈性失穩(wěn)問題轉化為組成結構的各構件的穩(wěn)定驗算問題,雖然在穩(wěn)定問題從結構向構件轉化的過程中概念理解上會有些復雜,但是這種轉化使穩(wěn)定設計的過程更為簡化,也更加符合結構設計人基于構件層面的設計習慣,因此直至今日,這種基于計算長度的穩(wěn)定設計方法也仍被結構設計界大量使用;二是基于彈性漸近線失穩(wěn)或非彈性極值點失穩(wěn)概念的高等分析法,該法直接在分析過程中全面考慮了結構和構件的初始缺陷、幾何非線性和材料非彈性等影響結構和構件穩(wěn)定性的各類因素,將考慮二階效應的強度失效過程和考慮二階效應的穩(wěn)定失效過程作為結構在荷載作用下整個二階非彈性變形過程中的兩個特定階段,用基于結構層面的可靠度設計方法對結構進行考慮二階效應的強度和穩(wěn)定設計;2、在實際工程中普遍存在的彈性漸近線失穩(wěn)和非彈性極值點失穩(wěn)模式下,可認為二階效應發(fā)展的極限狀態(tài)就是失穩(wěn),從這個角度講,考慮二階效應的強度問題與考慮二階效應的失穩(wěn)問題在二階效應規(guī)律的體現上具有同源性。④對計算長度進行討論,說明以往使用的二階效應范疇的計算長度與穩(wěn)定范疇的計算長度之間存在的某些具體差異以及它們所表達的總體趨勢上的一致性基礎;重點介紹到目前為止已有文獻中從壓桿分枝失穩(wěn)角度討論計算長度的確定方法中給出的各類建議,分析這些建議可能存在的某些不足,并給出本論文作者建議的一種與已經給出的各類方法相比更加符合結構實際受力性能的壓桿失穩(wěn)計算長度的確定方法,并說明其應用條件。⑤簡要介紹目前在國際鋼結構界已經有人提出的能夠較好考慮結構體系各類構件初始缺陷、二階效應(幾何非線性)以及材料非彈性特征的整體結構強度及穩(wěn)定性驗算方法高等分析法。本論文希望在梳理、總結、澄清二階效應規(guī)律和考慮二階效應的強度和穩(wěn)定問題相關概念性問題的基礎上,在使用現有保證結構整體穩(wěn)定性能規(guī)定方法的前提下,通過分析提出一種用于確定結構中單根存在失穩(wěn)風險的壓桿計算長度的實用方法。這一方法只能視為解決任意約束條件下單桿非線性極值點穩(wěn)定問題的整個方法體系中的第一個關鍵步驟。在計算長度得到合理確定后,仍有必要通過對端約束條件及端彎矩比例不同的各類壓桿的非線性有限元分析,并考慮可靠度要求,歸納整理出一種能夠便于工程應用的鋼筋混凝土偏心壓桿非線性極值點失穩(wěn)驗算的具體方法。這項工作在本文只給出了一般思路,具體工作預計將安排后續(xù)研究生進行。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06
頁數: 133
大?。?2.69(MB)
子文件數:
-
簡介:伴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中國的建設技術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高層建筑越來越多,建筑結構較之于以前的情況更加地復雜化和大型化。與此同時,結構是否能夠保證具有足夠的安全性能來抵抗外界的各種作用因素就更為重要了。建筑在漫長的使用過程中,可能會遭受偶然荷載的作用,如爆炸、撞擊、人為的恐怖襲擊等非自然災害和地震、海嘯等自然災害,在這種災害情況下,結構可能局部破壞失效進而發(fā)生連續(xù)倒塌破壞,這不僅可能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而且還可能帶來慘重的人員傷亡,同時還可能產生惡劣的社會影響。實際建筑結構在遭受意外荷載的情況下,是否能夠保證不會發(fā)生連續(xù)倒塌破壞,建筑結構是否具有足夠的安全性,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1968年英國公寓“RONANPOINT”連續(xù)倒塌破壞事件使此種破壞問題引起了世界的關注,美國、英國等國家首先對此問題進行了應對,對連續(xù)倒塌問題提出了概念性的分析,對建筑結構遭受意外荷載情況下防止發(fā)生連續(xù)倒塌的設計方法進行了研究。英國提出了考慮意外荷載的要求,美國提出了轉變途徑法和局部抗力增強法,并相繼針對連續(xù)倒塌問題對各自的規(guī)范進行了補充應對,而且這方面的研究也一直步步深入。在專家們進行抗連續(xù)倒塌研究的數十年來,全世界的各個國家又陸續(xù)出現了多起重大的嚴重倒塌事件,對經濟、社會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抗連續(xù)倒塌在結構設計中的重要性日益得到土木工程界的關注。幾十年來,中國國內也發(fā)生了多起嚴重的連續(xù)倒塌破壞事件。隨著國內一些土木專業(yè)的專家對結構抗連續(xù)倒塌設計越來越多的關注和研究,成果越來越多近年,我國在規(guī)范中加入了抗連續(xù)倒塌的結構設計方法,包括結構布置、構造措施、受力計算等方面的要求??惯B續(xù)倒塌的計算分析方法可以分為四種,分別為線性靜力方法、線性動力方法、非線性靜力方法和非線性動力方法本研究中逐個考察對比了這四種方法。國內和國外設計規(guī)范中抗連續(xù)倒塌的拆除構件設計方法,是對整體結構依次假想一個結構周邊的豎向受力構件或者底層內部豎向受力構件失效,考察剩余結構能否不倒塌也就是說,他們針對的是某一個構件失效而產生的連續(xù)倒塌破壞。但是實際結構在遭受偶然荷載情況下,可能會發(fā)生兩根甚至三根柱子同時失效的情況,如何防御這可能導致的連續(xù)倒塌現行規(guī)范中抗連續(xù)倒塌的計算分析方法沒有考慮這種兩根或三根柱同時失效的情況,這就形成了防御的漏洞。本文應用有限元軟件計算兩根柱子同時失效的結構能否避免連續(xù)倒塌,并計算一根柱子失效的結構能否避免連續(xù)倒塌以做對比。研究表明,拆除結構中兩根柱子進行抗連續(xù)倒塌的有限元分析完全可行兩根柱子失效對連續(xù)倒塌的影響和一根柱子失效對連續(xù)倒塌的影響非常不同,按一根柱子失效對于抗連續(xù)倒塌的滿意計算結論并不意味著結構完全能夠抗連續(xù)倒塌局部抗力增強法的抗連續(xù)倒塌效果更好,盡可能避免結構構件失效是避免連續(xù)倒塌的最好辦法??傊?,我國在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102010和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guī)程JGJ32010中的抗連續(xù)倒塌對策是積極的進步但是,對整體結構依次假想一個結構周邊的豎向受力構件或底層內部豎向受力構件失效,考察剩余結構能否不倒塌這種計算方法具有防御漏洞,建議設計人員有適當的對待。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06
頁數: 68
大?。?10.85(MB)
子文件數:
-
簡介:隨著經濟發(fā)展,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越來越多的高層建筑涌現,并且正朝著大長化和輕柔化的趨勢發(fā)展,而在結構設計中被我們忽視的風荷載作用給高層建筑帶來的問題變得尤為突出,甚至有時風荷載在復雜的荷載效應組合中起決定性作用。風荷載具有的隨機特征和動力特征決定了其引起的結構響應異常復雜,在結構設計中單純的簡化計算難以反映實際工程真正的受風狀態(tài)。因此,為了滿足建筑物安全性、適用性、舒適性的要求,深化抗風設計理念,開展對風荷載作用下建筑結構動力響應的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通過模擬空間風場,結合工程實例,對剪力墻結構與框架核心筒結構進行了風振響應分析,主要研究內容如下1分析了風荷載作用下的剪力墻結構與框架核心筒結構簡化模型的變形特點,結合工程實例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并施加了動力風荷載進行分析。通過得到的位移響應驗證了理論分析的正確性。2結合工程所在地基本風壓統計數據,采用線性濾波法實現了對現實狀態(tài)中脈動風場的模擬,獲得了風荷載時程曲線。通過對時間、頻率等參數的反復調整,使模擬結果達到了預期的精度要求。3基于平面尺寸、建筑立面、荷載工況等因素都相同的條件,對結構選型為剪力墻結構的建筑與選型為框架核心筒結構的建筑作了風振動力響應時域分析。從位移變化、速度變化、內力變化等方面綜合分析認為框架核心筒結構選型的建筑在動力風荷載作用下更穩(wěn)定。4基于原框架核心筒建筑模型,分別調整了框架與核心筒的抗側剛度,進行了風振響應對比分析。研究表明在此類結構中,框架部分剛度的增加會對控制側移有更大的作用,但過分強調增加剛度會引起風振加速度與構件應力的增大,會降低舒適度,也增大了結構破壞的風險。5基于原剪力墻建筑模型,調整了剪力墻布置位置,進行了風振響應對比分析。研究表明在此類結構中剪力墻邊緣布置會提升結構的整體剛度,對控制側移有利,但不利于控制風振加速度和底部應力。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05
頁數: 106
大?。?23.24(MB)
子文件數:
-
簡介:高層建筑在中國新建建筑中所占比重越來越大。其中,高層剪力墻結構因其整體性好、承載能力較大、空間使用方便、有較好的抗震能力以及有效抵擋風荷載的能力等特點備受建筑行業(yè)青睞。本文通過有限元軟件并結合相關規(guī)范,主要對高層建筑結構嵌固端合理性選取及其相關問題進行研究分析,分別建立分離及整體模型,通過對比的研究方法,從側向剛度比、嵌固端位置選取等方面研究分析對結構性能的影響,并對結構因嵌固端選取不同帶來的經濟合理性問題進行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內容1建立實際工程設計模型,通過改變結構相應條件使側向剛度比取不同比值,分析其對高層建筑結構性能的影響。驗證并理解規(guī)范所規(guī)定相關內容,提出結構設計時的建議與意見。2建立某一工程實例模型,選取不同嵌固端位置進行建模計算,研究其對結構在抗震性能方面的影響,并對比其不同之處,分析其合理性。3對于高層建筑結構嵌固端,不僅要分析研究其抗震性能方面的合理性,也應該對因嵌固端不同引起的結構經濟合理性做出分析研究,本文第四章主要內容即當結構嵌固端選取不同時,分析結構的經濟合理性。通過總結研究內容,得出如下結論1從結構性能方面研究可得,當結構側向剛度比大于等于2時,嵌固端選取在地下室頂板位置比較合理當結構側向剛度比小于2時,將嵌固端位置選取在基礎頂處比較符合實際工程受力情況。2從結構經濟性角度研究可得,當結構側向剛度比不小于2時,嵌固端選取在地下室頂板處時,結構比較經濟當結構側向剛度比小于2時,嵌固端選取在基礎頂位置比增加剪力墻之后嵌固端仍取在地下室頂板更加經濟合理一點。3綜上,得出合理性的高層結構嵌固端位置的選取方案。并通過研究分析對剪力墻布置提出一定的合理性建議。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06
頁數: 61
大小: 4.98(MB)
子文件數:
-
簡介:我國疆域面積廣闊,氣候條件差異性很大,而在廣大西北部地區(qū)具有冬季氣溫嚴寒、負溫天氣持續(xù)時間長,氣溫年變幅大、晝夜溫差明顯、寒潮作用頻繁等特點。嚴寒地區(qū)的建筑鋼筋混凝土結構受溫度效應影響尤為突出。特別是在外墻保溫系統和帶窗洞的毗鄰區(qū)域,容易產生溫度裂縫進而影響建筑結構的外觀和性能。本文對嚴寒地區(qū)鋼筋混凝土建筑物在溫度效應影響下的溫度分布、溫度場、溫度應力進行了探索性研究;并對保溫墻、窗框毗鄰區(qū)域進行了ANSYS有限元建模分析;結合工程實際中溫度效應病害,提出了減輕或是避免溫度效應的對策及建議。本研究的主要內容如下(1)由鋼筋混凝土中溫度場分布規(guī)律及其影響因素,分析了溫度效應產生的原因及與溫度應力以及溫度變形間的關系。從工程實際應用角度,分析了嚴寒地區(qū)溫度效應對鋼筋混凝土結構裂縫開展、建筑結構整體性能的影響。(2)從混凝土的熱物理特性和熱傳導的基本概念出發(fā),介紹了溫度效應相關理論以及求解溫度應力的主要方法。(3)針對嚴寒地區(qū)民用建筑鋼筋混凝土結構中,并以實際工程現象為依據,選取最容易受溫度效應影響的兩個區(qū)域保溫墻和帶窗洞墻體為研究對象,對其進行了ANSYS有限元建模分析計算,并針對模擬結果給出了相關建議。(4)分析列舉了嚴寒地區(qū)民用建筑鋼筋混凝土結構受溫度效應影響的常見病害,并以大慶某小區(qū)工程建設為實例進行了具體分析。結合嚴寒地區(qū)的大慶市某小區(qū)的工程實例,列舉了受溫度效應影響下,鋼筋混凝土建筑結構出現的病害,并分析了病害產生原因、機理。(5)從工程應用和實際施工等角度,以溫度效應機理以及有限元計算結果為依據,對嚴寒地區(qū)民用建筑鋼筋混凝土結構減少或控制溫度效應影響給出了具體的對策和建議。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06
頁數: 82
大小: 3.68(MB)
子文件數:
-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06
頁數: 76
大?。?6.39(MB)
子文件數:
-
簡介:隨著新技術的發(fā)展與城市產業(yè)結構的調整,大量的工業(yè)建筑被閑置。在政府政策支持和城市用地日漸緊張的局勢下,舊工業(yè)建筑的再生利用既能滿足城市功能的需求,又能尊重原有結構,符合多元化的社會文化和經濟發(fā)展趨勢。同時,在能源與環(huán)境問題日益嚴重的情形下,舊工業(yè)建筑的再生利用能夠極大地減少建筑物的拆除重建,避免拆除和重建過程中帶來的環(huán)境污染,符合節(jié)約資源和保護環(huán)境的理念。通過分析建筑能耗發(fā)現,建筑圍護結構是影響建筑整體能耗的重要因素。故圍護結構的節(jié)能改造是降低建筑整體能耗的關鍵步驟。因此,有必要對舊工業(yè)建筑再生過程中圍護結構的節(jié)能改造進行深入研究。本文以舊工業(yè)建筑再生過程中圍護結構節(jié)能改造為主題,結合項目實踐經歷,展開對寒冷地區(qū)舊工業(yè)建筑再生過程中圍護結構節(jié)能改造的研究,論文主要研究內容如下(1)在參閱文獻與大量實地調研的基礎上,分析了寒冷地區(qū)舊工業(yè)建筑再生利用圍護結構的改造現狀,指出了存在的問題;對比現行建筑節(jié)能設計標準,得出舊工業(yè)建筑圍護結構的節(jié)能改造對于降低建筑能耗的空間較大;系統分析舊工業(yè)建筑再生過程中實現圍護結構節(jié)能改造的影響因素并在梳理圍護結構節(jié)能改造技術基礎上,得到舊工業(yè)建筑再生過程中圍護結構的適宜性節(jié)能改造技術。(2)運用正交試驗法擬定圍護結構節(jié)能改造方案,并建立方案優(yōu)選模型,定量分析節(jié)能改造方案的節(jié)能效果、經濟效益與環(huán)境效益;運用DEST能耗模擬軟件對方案進行動態(tài)模擬,得到年能耗數據及分析節(jié)能率變化趨勢;運用定額計價法與P1P2經濟模型確定方案全壽命周期成本,并對最優(yōu)方案進行經濟可行性驗證。(3)選取老鋼廠11#廠房改造為文化酒店的實際案例,驗證舊工業(yè)建筑再生過程中圍護結構節(jié)能改造技術的適宜性和方案優(yōu)選模型在其應用方面的可行性。本論文針對舊工建筑再生過程中圍護結構節(jié)能方案優(yōu)選問題,定量分析了圍護結構節(jié)能改造方案的節(jié)能效果和經濟效益,在推動舊工業(yè)建筑再生過程中的綠色節(jié)能改造方面具有實踐指導意義。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05
頁數: 90
大?。?6.68(MB)
子文件數:
-
簡介:近年來,隨著一系列木結構建筑設計法規(guī)及木結構相關政策的發(fā)布實施,木結構建筑在中國迎來了發(fā)展的春天。多年來建筑市場的缺失使得現代木結構建筑在發(fā)展中遇到節(jié)點設計粗糙,節(jié)點藝術表達不到位等問題,完善節(jié)點設計成為與結構設計、空間設計一起全面體現木結構建筑之美的重要一環(huán)。本文首先對研究對象鋼木節(jié)點做出定義,并闡述其基本特征。其次歸納現代木結構結構類型與傳統木結構連接節(jié)點發(fā)展演變,分析現代鋼木節(jié)點的表現特征。接著基于鋼木節(jié)點的構成要素材料與技術,并對現代木結構建筑中的鋼木節(jié)點類型進行分類。然后歸納節(jié)點設計常見的五種手法,最后從結構邏輯、建造邏輯、機械化邏輯、文化、空間效果這五個方面研究鋼木節(jié)點在建筑中的表達。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05
頁數: 96
大?。?11.76(MB)
子文件數:
-
簡介:徽州傳統建筑木結構是徽州文化的代表,也是寶貴的古建筑遺產,是地域與人文的結合,是帶給我們思考與借鑒的文化瑰寶。由于多種原因,造成徽州傳統建筑木結構均出現不同程度的殘損,需要對這些珍貴的歷史遺產進行保護與修復,但是在保護維修中缺少相應的文字記錄,也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加固修繕指導方法,因此需要對這些加固修繕方法進行系統地總結歸納。本文首先對徽州傳統建筑木結構現狀進行描述,系統地總結歸納了徽州傳統建筑木結構各構件出現殘損的原因,在研究進展中主要從中國古建筑的加固修繕方法總結、徽州傳統建筑木結構加固修繕方法總結、國內采用新型材料加固修繕木結構方法總結、國外加固木結構方法總結四個方面。文中也給出了徽州傳統建筑木結構加固修繕設計的編制程序,主要包括徽州傳統建筑木結構的檢測與可靠性鑒定,加固修繕設計方案的選擇,加固修繕設計,加固修繕施工與驗收共四個部分的內容。其次文中針對徽州傳統建筑木結構的破壞形式,通過大量的實地勘驗、向老工匠請教及遵循國家相關規(guī)范及標準,系統地總結了徽州傳統建筑木結構木構架傳統的加固修繕設計方法,主要包括柱、梁、枋、斗栱、小木作的加固修繕設計方法,文中也總結采用新型材料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CFRP加固徽州傳統建筑木結構柱、梁的加固修繕設計方法,加固修繕設計方法已經成功應用于黃山市歙縣許村敦睦堂、大墓祠、云溪堂,安徽涇縣查濟,祁門縣馀慶堂古戲臺,黃山市徽州區(qū)潛口鎮(zhèn)的潛口民宅。文中最后針對加固修繕設計中梁枋水平裂縫深度及剜補截面的剜補形狀進行了相關數值程序模擬,以驗證梁枋水平裂縫深度的限值要求,并分析對構件截面承載力的影響,得到加固修繕設計方法中的水平裂縫深度限值是符合要求的,水平裂縫深度不同對截面承載力影響不同,同時得到剜補形狀對截面承載力存在不同的影響,同等剜補體積下圓柱體加固效果要優(yōu)于方體、三棱柱,方體要優(yōu)于三棱柱,考慮實際施工的方便,加固修繕施工中建議采用方體,同時對于截面為多面體的要避免出現尖角,以免產生應力集中現象。本文的研究成果可為徽州傳統建筑加固修繕設計與施工提供技術參考,也為其他地區(qū)傳統建筑的加固修繕提供一種借鑒。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05
頁數: 89
大?。?4.96(MB)
子文件數:
-
簡介:隨著人們對建筑功能和外觀的需求不斷提高,轉換層結構已經被廣泛的應用于高層建筑中。我國帶轉換層的高層建筑多為梁式、板式及桁架式轉換結構,結構工程領域對此類結構的研究已經步入成熟,但是對頂部局部轉換層的高層建筑研究甚少。結構項部的局部轉換縮進可以改變火柴盒一成不變的建筑形式,從而滿足人們對建筑外觀的要求。頂部局部縮進轉換的高層鋼筋混凝土建筑結構,因為上部結構的局部縮進,使得建筑結構下部剛度大,頂部剛度小,結構剛度在豎向上不規(guī)則,在地震作用下受力特性復雜,所以在布置不合理的情況下容易造成震害。保證頂部局部轉換層結構在地震時具有足夠的抗震性能,對比轉換層位置對結構抗震性能的影響都是非常值得研究的問題。本文以山東省濟南市銀座好望角商務綜合辦公寫字樓A座為工程背景,利用PKPM有限元分析軟件建立了空間有限元模型,分別采用反應譜分析、彈性時程分析及動力彈塑性分析作為抗震分析方法,對A座結構進行多遇與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分析研究,同時通過變換轉換層位置,對轉換層位置對高層建筑的抗震性能進行了討論,得到主要結論如下①銀座好望角商務綜合辦公寫字樓A座結構質量分布較為均勻,扭轉效應小,豎向剛度分布較合理,沒有明顯的薄弱層存在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結構具有足夠的安全儲備,不會發(fā)生倒塌。②三種轉換方案與無轉換層結構的動力特性沒有明顯的區(qū)別,各項控制指標均能符合規(guī)范要求,但就結構的合理性、抗側剛度與安全儲備能力而言,無轉換層的結構形式更為合理。③多遇地震作用下,轉換層位置對結構抗震性能的影響并不明顯罕遇地震作用下,結構的抗側剛度、抗扭能力與安全儲備能力隨轉換層布置位置向下而減小,故頂部局部轉換層位置越向下對結構的抗震性能越不利。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05
頁數: 87
大?。?9.21(MB)
子文件數:
-
簡介:帶托柱轉換層的高層鋼筋混凝土建筑結構因其結構形式在豎直方向上不規(guī)則所以在地震作用下的受力特性較為復雜。但此建筑結構由于空間布置的靈活性又廣泛應用于現代對使用功能要求多元化的高層建筑中。我國抗震規(guī)范中“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設防目標雖然可以保證結構的安全但它可能導致中、大震作用下結構正常使用功能的喪失而引起巨大的經濟損失。為了強化結構抗震的安全目標提高結構抗震性能滿足不同業(yè)主的安全需要國際上開始研究和應用基于性能的抗震設計方法。在帶托柱轉換層的高層建筑結構抗震設計中采用基于性能的抗震設計方法有助于提高托柱轉換結構抗震設計的可靠性、避免抗震安全隱患同時又促進托柱轉換結構的技術發(fā)展。本文在參考了大量國內外文獻的基礎上對比了常用的兩種托柱轉換結構即梁式托柱轉換結構和桁架式托柱轉換結構他們的受力特點、計算原則、布置原則和設計原則。并比較了中、美兩國性能目標的確定原則且基于我國的現行規(guī)范確定了托柱轉換結構的性能目標及在不同性能目標下的性能指標。文中以一帶轉換層的高層鋼筋混凝土建筑結構為案例提出了三種轉換桁架及一種轉換梁的設計方案。按照性能目標的選用原則確定了本建筑結構的性能目標且基于該性能目標采用SATWE軟件對結構進行抗震設計。并利用有限元軟件ASBUILDING建立結構的有限元模型分別對結構進行多遇地震、設防地震和罕遇地震水準作用下的地震反應分析。最后通過對比幾種設計方案下結構在不同地震水準時的抗震性能從而總結了不同形式轉換層的受力及抗震性能并推薦出相對較優(yōu)的托柱轉換層結構型式以期為類似工程的設計提供些許參考。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05
頁數: 102
大小: 5.11(MB)
子文件數:
-
簡介:建筑結構設計中對工程造價進行有效控制,是政府、企業(yè)和業(yè)主所共同的期望,能促進我國建筑市場健康、持續(xù)、穩(wěn)定的發(fā)展。它作為一種新型的設計思想,在國內外受到設計師的普遍關注。因此,本文采用理論和實例分析的方法對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建筑進行相關研究。本研究主要內容包括⑴總結了工程造價控制相關理論以及工程造價控制與建筑結構設計相關的研究成果,為實際工程案例研究提供相關的理論基礎。⑵分析主體結構設計對工程造價的影響時,引入周長系數KZ對平面形狀布局進行分析。根據分析結果,平面形狀布局越簡單、規(guī)則、對稱,越能減少材料用量以及造價成本。周長系數KZ越小,建筑工程造價相對越經濟合理。⑶以實際工程實例研究了獨立基礎與平板筏基礎、復合地基與樁基礎的設計。結果表明在獨立基礎加防水板和平板筏基礎都能滿足工程要求的情況,獨立基礎加防水板形式的最大沉降量、材料用量和工程造價都優(yōu)于平板筏基礎,優(yōu)先采用獨立基礎加防水板的基礎形式上部結構荷載較大,深層地基中存在復雜巖溶空洞的情況下,采用CFG樁復合地基施工工期、安全性、經濟性都優(yōu)于樁基礎。⑷以實際工程實例對比研究了不規(guī)則和特別不規(guī)則的兩種結構方案。結果表明,無論從結構受力合理性,還是從經濟性來看,在結構方案布置時應盡量減少不規(guī)則的個數或減小不規(guī)則的程度。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06
頁數: 68
大?。?2.21(MB)
子文件數:
-
簡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與西方國家的來往越來越密切,國民經濟水平不斷提高,經濟發(fā)展與科學技術也有了顯著的飛躍,順應時代的變化,為解決因經濟發(fā)展而帶來的一系列如土地資源日益緊張、人均占有率低、能源浪費等問題,高層建筑、超高層建筑如雨后春筍大量涌現,給人們生活帶來便捷,同時,促進了施工技術水平的提高。本文重點介紹了超高層建筑位于合肥市政務新區(qū)置地廣場C座塔樓項目,此項目地上50層,地下4層,為高端辦公寫字樓,裙房為商業(yè)區(qū)域,并以此為基礎,具體研究分析了框架核心筒結構體系外框柱采用三種不同結構形式對工程所帶來的社會經濟效益,采用PKPM結構設計軟件中SATWE程序對普通混凝土柱、型鋼混凝土柱、鋼管混凝土柱三種方案進行合理性與經濟性進行比較,通過對SATWE程序文本信息中周期比、位移比、層間剛度比、剪重比、剛度比、承載力比的“七個比”進行對比,確定三種結構方案均滿足規(guī)范要求,再對三種方案中鋼筋用量、型鋼用量進行比較,確定方案三鋼管混凝土柱在滿足剛度承載力的情況下造價最低,為最佳方案。在確定結構選型后,由于本工程為超限結構,為滿足抗震目標的實現,運用北京盈建科公司開發(fā)研制的結構設計與分析軟件YJK(V15)及ASBUILDING進行常遇地震下的靜力計算分析,并驗證在常遇地震作用下,結構各部位抗震性能目標實現的可能。本工程在罕遇地震下的彈塑性時程分析,采用了近幾年被廣泛使用的有限元分析軟件ABAQUS進行模擬,從幾個方面來確保結構抗震目標的實現,并對超限結構采取了一定的措施。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06
頁數: 80
大?。?7.01(MB)
子文件數:
-
簡介:當前,輕鋼結構裝配式建筑在設計加工施工環(huán)節(jié)中存在著不少問題建筑各專業(yè)單獨設計,體系集成設計水平低下;建筑部品加工精度低導致部品需要重新生產;施工階段部品數量多,管理難度大。2016-2020年建筑業(yè)信息化發(fā)展綱要中提到,加強信息技術在裝配式建筑中的應用,推進基于BIM的建筑工程設計、生產、運輸、裝配及全生命期管理,促進工業(yè)化建造。因此,基于輕鋼結構裝配式建筑的特點,探索BIM在輕鋼結構裝配式建筑的應用方法以及流程,實現通過BIM技術提高輕鋼結構裝配式建筑管理水平的目標非常有意義。本文通過對目前輕鋼結構裝配式建筑各階段存在的問題與BIM的應用價值進行分析,提出適用于輕鋼結構裝配式建筑的建模標準與建模流程,構建部品模型的編碼體系與信息錄入標準。論文通過建立統一的建筑部品模型建模的標準與流程,創(chuàng)建建筑部品模型的族庫,提高輕鋼結構裝配式建筑各階段的BIM應用水平。論文基于輕鋼結構裝配式建筑各階段BIM的應用需求,提出了各階段BIM應用點與實現手段。利用BIM模型的可視化、參數化等特點提高建筑部品設計的集成水平以及建筑部品的集成程度;通過BIM模型的4D模擬以及施工仿真,可以優(yōu)化施工方案和提高施工安裝效率。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以實際工程為例,進行BIM技術在輕鋼結構裝配式建筑中的實施過程與應用方案設計。研究結果表明,基于BIM相關軟件進行部品模型創(chuàng)建是可實現的,利用一系列的BIM軟件在輕鋼結構裝配式建筑各階段開展BIM應用有著巨大的優(yōu)勢與效益。研究成果有助于促進輕鋼結構裝配式建筑在設計階段的集成設計水平、加工階段的精度提高以及施工階段的管理水平,提出了適用于輕鋼結構裝配式建筑的BIM應用建議,為輕鋼結構裝配式建筑開展BIM應用提供一定的指導和借鑒,希望可以利用BIM技術的優(yōu)勢推動輕鋼結構裝配式建筑的快速發(fā)展。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06
頁數: 89
大?。?5.32(MB)
子文件數:
-
簡介:建筑結構地震倒塌及存活空間分布規(guī)律研究翁旭然二零一五年六月圖書分類號P315單位編碼85406學號2011114工學博士學位論文建筑結構建筑結構地震地震倒塌及倒塌及存活空間存活空間分布規(guī)律研究分布規(guī)律研究博士研究生翁旭然導師戴君武研究員申請學位級別工學博士學位學科土木工程專業(yè)結構工程研究方向結構抗震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中國哈爾濱二零一五年六月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05
頁數: 234
大?。?19.72(MB)
子文件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