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陰性闌尾切除現(xiàn)狀與分析——兒童專科醫(yī)院單中心20年臨床回顧.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6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研究目的:
  多年以來,急性闌尾炎一直是小兒外科常見的急腹癥之一,而闌尾切除術乃是此疾病的主要治療方法。臨床上主要通過病史采集、體格檢查來診斷急性闌尾炎,且隨著科技的進步,也越來越依賴實驗室檢查及影像學檢查來輔助診斷。遺憾的是這些闌尾切除病例中,有2-30%的陰性闌尾切除率,在年齡小于6歲的患兒中更有57%的報道。陰性闌尾切除(NegativeAppendectomy)指的是術前診斷為急性闌尾炎,但經(jīng)過術中探查及術后病理結果診斷

2、為闌尾正?;蚍羌毙躁@尾炎疾病的病例。臨床上如此高的陰性闌尾切除率已逐漸的不能被接受,故陰性闌尾切除發(fā)生的原因也受到更多關注。本研究通過回顧20年間我院所有陰性闌尾切除病例的臨床資料,并與急性單純性闌尾炎病例進行比較,從而了解我院20年間陰性闌尾切除率的變遷及影響因素,分析陰性闌尾切除對患兒帶來的負面影響,旨在為今后臨床減少闌尾誤診誤切提供線索。
  材料與方法:
  研究對象為我院1991-2010年間所有因診斷急性闌尾炎而

3、接受闌尾切除,但術后結合臨床、術中探查和病理診斷明確為陰性闌尾切除的病例。所有納入的陰性闌尾切除病例的病理最終診斷再次經(jīng)病理科主任醫(yī)師和外科醫(yī)師共同結合病史進行判定。陰性闌尾切除病例分為1)誤診病例(闌尾誤切):經(jīng)過手術探查及病理,最終診斷為其他疾病的病例。2)酷似闌尾炎病例:經(jīng)過手術探查及病理診斷,沒有發(fā)現(xiàn)其他病因,但臨床表現(xiàn)和檢查酷似闌尾炎的病例。
  對所有陰性闌尾切除病例和急性單純性闌尾炎病例的臨床資料進行統(tǒng)計分析,(1)

4、了解我院近20年陰性闌尾切除率的變化及其與患兒年齡、性別的關系;(2)將陰性闌尾切除病例與急性單純性闌尾炎病例的臨床癥狀、體檢、實驗室檢查和影像學檢查結果進行分析比較其差異性;(3)統(tǒng)計分析陰性闌尾切除病例的住院天數(shù)、住院費用及術后并發(fā)癥等。
  結果:
  1.陰性闌尾切除率的變化:
  (1)1991-2010年間本院闌尾切除5469例,其中陰性闌尾切除694例,占同期闌尾切除的12.7%。陰性闌尾切除病例中闌尾誤

5、切47例(6.77%);酷似闌尾炎病例647例(93.2%)。
  (2)20年間陰性闌尾切除率從1991-1995年的14.9%降至2006-2010年的7.58%,統(tǒng)計學比較,P值<0.001,提示陰性闌尾切除率呈穩(wěn)定下降趨勢。
  (3)陰性闌尾切除病例男女之比為1∶0.9,并最多發(fā)生于8-12歲的患兒,最少發(fā)生于0-3歲的患兒。陰性闌尾切除病例中,93.23%為酷似闌尾炎疾病,其余為誤診病例,最常見的5項誤診疾病為腸

6、系膜淋巴結炎,上呼吸道感染、胃腸炎、梅克爾憩室、原發(fā)性腹膜炎。
  2.臨床癥狀、體檢、實驗室檢查和影像學檢查結果比較:
  (1)陰性闌尾切除組發(fā)病至就診時間與單純性闌尾炎組沒有統(tǒng)計學差異,兩組癥狀出現(xiàn)順序、出現(xiàn)比例及伴隨癥狀均無明顯差異,多以腹痛為首發(fā)癥狀,其次為發(fā)熱,最后出現(xiàn)嘔吐等消化道癥狀。兩組病人發(fā)生轉移性腹痛的情況無明顯差異,但按年齡分組后可見13-16歲患兒發(fā)生轉移性腹痛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7、r>  (2)陰性闌尾切除組與單純性闌尾炎組體檢表現(xiàn)如腹部包塊、肌衛(wèi)及反跳痛陽性率無明顯差異(P>0.05);兩組腰大肌試驗、閉孔內肌試驗及結腸充氣試驗的陽性率亦無明顯差異(P>0.05)。
  (3)陰性闌尾切除組白細胞中位計數(shù)為11.6*10^9/L,急性單純性闌尾炎組為11.65*10^9/L,此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同樣,在中性粒細胞百分比、尿白細胞、糞紅細胞及淀粉酶量檢查結果兩組均無差異(P>0.05)。陰性

8、闌尾切除組CRP平均值為28.07 mg/L,急性單純性闌尾炎組平均值為34.3mg/L,此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值<0.05);同樣,尿紅細胞及糞白細胞計數(shù)兩組間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4)在接受腹部X線檢查、B超、CT的病例中,兩組的陽性檢查結果比例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5)陰性闌尾切除組腹腔液培養(yǎng)陽性率為8.82%,急性單純性闌尾炎組為13.5%,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9、陰性闌尾切除組培養(yǎng)陽性的菌種分別為表皮葡萄球菌、大腸埃希氏菌、綠膿桿菌、綠色鏈球菌及雜菌生長。而急性單純性闌尾炎病例中腹腔液培養(yǎng)陽性菌種常見的有大腸埃希氏菌、宋內氏志賀氏菌、綠色鏈球菌及綠膿假單胞菌。
  3.陰性闌尾切除病例的住院天數(shù)、住院費用及術后并發(fā)癥
  (1)1991-2010年間陰性闌尾切除常見的并發(fā)癥包括腸梗阻、腹腔殘余感染、傷口感染及盆腔膿腫,共發(fā)生2.16%,急性單純性闌尾炎組1.67%,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10、P>0.05)。
  (2)20年間陰性闌尾切除病例平均住院天數(shù)為6天,并從1991-1995年的8天減少至2006-2010年的5天。陰性闌尾切除病人平均術后用藥天數(shù)為3天,8.25%病人因藥敏結果及臨床需要更換2線藥物,0.86%使用了3線藥物。
  (3)20年間陰性闌尾切除病例的費用逐漸升高,住院費用為2480.9元,統(tǒng)計學處理并不低于急性單純性闌尾炎組。
  結論:
  1.20年間我院陰性闌尾切除率為

11、12.7%,呈穩(wěn)定下降的趨勢;男女之比為1∶0.9,且多發(fā)生于年紀較大的患兒。
  2.急性單純性闌尾炎與陰性闌尾切除病例在病程、體格檢查及影像學檢查方面未發(fā)現(xiàn)有鑒別診斷價值的線索,但臨床癥狀中,轉移性腹痛的發(fā)生情況在鑒別年齡較大的患兒是否患有急性單純性闌尾炎時可提供一定幫助,且實驗室檢查中的CRP量、尿紅細胞計數(shù)及糞白細胞計數(shù)可在急性闌尾炎的鑒別診斷提供一點參考。陰性闌尾切除病例腹腔液培養(yǎng)陽性常見菌種與急性單純性闌尾炎病例分布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