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繪畢業(yè)論文---變更地籍調查技術設計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4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山東省淄博市變更地籍調查技術設計</p><p><b>  摘 要</b></p><p>  本技術設計書包括變更地籍調查的工作流程和驗收辦法兩大部分,工作流程內容包括工作區(qū)域的任務介紹及目的,變更地籍調查的準備工作,權屬調查,地籍控制測量以及需要上交的主要成果資料。最后是針對本次變更地籍調查工作的驗收辦法。其中權屬調查包括調查方法、地籍資

2、料變更,控制測量包括GPS網控制測量、一級導線控制測量、圖根控制測量和地籍碎部測量。</p><p>  本技術設計書是對變更地籍調查整體工作流程的指導性文件。針對具體問題,可做具體補充。</p><p>  關鍵詞:變更地籍調查; 工作流程; 驗收程序; 控制測量; 權屬調查 </p><p>  Abstract:The technical design doc

3、ument, including changes to the cadastral survey of the work process and acceptance of two major approaches, including an overview and purpose of the work area, schedule control, change the preparation of cadastral surve

4、ys, title surveys, cadastral measurement and the need to hand over control of the main outcome data. Finally, this change in membership for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check methods. Ownership of the investigation which inc

5、ludes the survey methodolog</p><p>  The technical design document is to change the overall process of cadastral survey of the guidance document. Specific problem, do the specific supplement.</p><

6、p>  Keywords: Change the cadastral survey, workflow, acceptance; procedures,; control measurement; ownership</p><p><b>  緒論</b></p><p>  伴隨著現代經濟社會的發(fā)展,山東省淄博市依托淄博市原有齊魯石化等重工業(yè)基礎、新發(fā)展起來

7、的陶瓷業(yè)和耐火材料工業(yè),經濟發(fā)展迅猛,人民生活不斷改善。在土地利用方面,土地被更細致地劃分,建筑物越來越多,用途發(fā)生不斷地變化,以房地產為主題的經濟活動,如房地產的繼承、轉讓、抵押等,更加頻繁,因此,要求地籍管理者必須及時做出反應,對地籍信息進行變更,以維持社會秩序和保障經濟活動正常運作。</p><p>  為使日常變更地籍調查任務能夠順利完成,需對變更地籍任務進行任務設計,使其調查者能夠按照任務設計進行變更地

8、籍調查,順利完成變更地籍調查任務,保證淄博地籍數據庫信息與現實狀況相符,為以后的城鎮(zhèn)規(guī)劃和土地管理做好準備。</p><p>  變更地籍調查包括變更權屬調查和變更地籍測量,變更權屬調查是變更地籍調查的重要程序。變更權屬調查是指調查人員接收經土地登記人員初審的變更土地登記或設定土地登記申請文件后,對宗地權屬狀況及界址進行的調查。</p><p>  變更權屬調查的基本單元是宗地。變更權屬調

9、查的步驟為:查詢的變更宗地登記或設定土地登記申請文件、發(fā)送變更地籍調查通知書、宗地權屬狀況調查、界址變更調查及界址標志的設定、填寫變更地籍調查表、勘丈或修改宗地草圖、填寫變更權屬調查記事及調查員意見、權屬調查文件資料的移交。</p><p><b>  1.調查區(qū)任務概況</b></p><p><b>  1.1目的和任務</b></p&

10、gt;<p>  變更地籍調查是指在完成初始地籍調查與測量之后,為適應日常地籍工作的需要,為保持地籍資料的現勢性而進行的土地及其附著物的權屬、位置、數量、質量和利用狀況的調查。通過變更地籍調查,可以使地籍資料保持現勢性,逐步完善地籍內容。</p><p>  本次任務是淄博市國土資源局發(fā)布的淄博市城鎮(zhèn)變更地籍調查項目。</p><p><b>  1.2任務范圍&l

11、t;/b></p><p>  該任務地區(qū)約占地102.3平方公里,共涉及16個鎮(zhèn)(辦)、142個街道,已完成的初始地籍調查調查土地12350宗。本次調查是建立在其已完成的初始地籍調查任務上進行的。</p><p>  該調查項目工作預期5個月內完成,包括資料收集,權屬調查,碎部測量以及上交成果資料和任務驗收五部分部分。</p><p><b>  

12、1.3調查區(qū)概況</b></p><p><b>  1.3.1行政區(qū)域</b></p><p>  張店區(qū)地處魯中,是中國綜合經濟實力50強——淄博市的中心城區(qū),是全市政治、經濟、文化、金融和科技中心,屬于山東半島對外開放區(qū)、環(huán)渤海經濟發(fā)展帶、半島城市群。全區(qū)總面積244平方公里,建成區(qū)面積64.76平方公里?,F轄9個鎮(zhèn)、7個街道辦事處,113個行政村、

13、77個城市社區(qū)居委會。戶籍人口61.09萬人,其中非農業(yè)人口47.56萬人。</p><p>  該地區(qū)具體行政區(qū)數據如下:</p><p>  張店區(qū)轄7個街道、9個鎮(zhèn)。 </p><p>  車站街道 (面積4.3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4萬人) </p><p>  公園街道 (轄區(qū)面積3.12平方公里,人口6.8萬,轄13個居委會)&

14、lt;/p><p>  和平街道 (轄區(qū)面積2.94平方公里,常駐人口4.6萬人,流動人口1.3萬余人)</p><p>  科苑街道 (轄區(qū)面積6.62平方公里,人口10萬)</p><p>  體育場街道 (境域面積為7.57平方公里,有居民15000余戶,共53000余人)</p><p>  杏園街道 (面積4平方公里,人口3.7萬人。辦

15、事處轄區(qū)1個自然村、7個居委會) </p><p>  石橋街道 (面積9.73平方公里,人口7.5萬人) </p><p>  四寶山辦 (人口2.6萬人,面積38平方公里) </p><p>  馬尚鎮(zhèn) (人口4.2萬人,面積26.2平方公里)</p><p>  灃水鎮(zhèn) (有21個行政村,擁有人口2.7萬人,面積42.4平方公里)<

16、;/p><p>  南定鎮(zhèn) (總面積2663.4公頃,總人口9.8萬人) </p><p>  湖田鎮(zhèn) (面積26.8平方公里,總人口3.1萬人,其中農村人口1.7萬) </p><p>  傅家鎮(zhèn) (轄區(qū)總面積為32.98平方公里,總人口3.5萬,轄19個自然村) </p><p>  中埠鎮(zhèn) (轄區(qū)面積20.47平方公里,人口13072人)

17、 </p><p>  衛(wèi)固鎮(zhèn) (鎮(zhèn)域面積27.8平方公里,23630人) </p><p>  房鎮(zhèn)鎮(zhèn) (面積23.5平方公里,耕地23202畝,人口13800人) </p><p><b>  1.3.2地理位置</b></p><p>  張店區(qū)是魯中地區(qū)的交通和通信樞紐,距濟南國際機場70公里,距青島港210公里

18、,距煙臺港380公里,鐵路、公路密度在全國名列前茅,濟青高速公路和濱博高速公路交會與此,膠濟鐵路、國道309線橫貫東西,國道205線縱貫南北,16條干線公路通達全國。固定電話交換機容量130萬門,淄博信息港、中華寬帶網兩家寬帶運營商提供高速寬帶接入服務。</p><p>  1.3.3社會主義新農村發(fā)展成果    張店區(qū)按照中央和省、市要求,突出“新經濟、新村居、新體制、

19、新農民、新秩序”五大重點,堅持服務城市、富裕農民,加快建設“生產發(fā)展、生活寬裕、鄉(xiāng)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2007年,20個村居集體收入過億元,全區(qū)城市化率達到89.93%,農村從事二、三產業(yè)人數比重達到82%。全區(qū)涌現出了一批新農村建設的先進典型,其中潘莊社區(qū)被評為“2005年中國十佳小康村”,城東村被評為“山東十大名村”。</p><p>  1.3.4 環(huán)境和氣候 

20、0;  張店區(qū)環(huán)境優(yōu)美,功能完善,是國家衛(wèi)生城市、中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國家園林城市。重點實施了城市道路暢通、雨污分流改造、主要流域區(qū)域環(huán)保治理等重點工程,城市總體功能明顯增強。城區(qū)道路擁堵狀況得到有效緩解,城區(qū)空氣質量優(yōu)于二級的天數達到316天,主要流域水污染狀況明顯改善,豬龍河歷史性地實現了由污變清。國家生態(tài)園林城市創(chuàng)建工作全面啟動,建成了8處總面積5.4萬平方米的公共游園,城區(qū)新建綠地173.1萬平方米,人均占有公

21、共綠地16.46平方米。</p><p>  張店區(qū)處在山東省自然區(qū)域十字交叉樞紐地帶,是全省各類資源組合的重要節(jié)點,位于山東省中部,北緯36°4′30″-36°54′00″,東經117°55′40″-118°12′20"。張店地處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qū),干燥度1.05-1.32,屬半濕潤氣候。受季風影響,氣候變化具有明顯的季節(jié)性。冬季盛行偏北風,雨雪稀少,寒冷干

22、燥;春季氣溫回升快,少雨多風,干旱發(fā)生頻繁;夏季高溫高濕,降水集中;秋季降水銳減,秋高氣爽。從氣候的年變化規(guī)律來看,雨熱同季,對農業(yè)生產較為有利,但異常氣候年份的頻繁出現和多發(fā)的農業(yè)氣象災害,是農業(yè)生產的制約因素。</p><p>  2.對已有資料整理分析</p><p>  2.1已有地籍資料分析</p><p>  淄博市已于2009年3月完成淄博市張店區(qū)城鎮(zhèn)

23、地籍調查,共調查土地12350宗,地形圖測繪102.3平方公里,占應測面積的100%,權屬調查已完成128個街道98.1平方公里,占全部面積的96%。 張店區(qū)第二次城鎮(zhèn)地籍調查共涉及16個鎮(zhèn)(辦)、142個街道。</p><p>  本次變更地籍調查可利用資料(初始地籍調查任務)如下:</p><p>  1)1:500分幅地籍圖、宗地圖</p><p>

24、  2)城鎮(zhèn)土地分類面積統計表</p><p>  以上資料主要參考其1:500地籍圖。該資料由于來自09年初始地籍調查任務,據現在時間較近,其資料真是可靠性較高,在其權屬調查過程中可以大量參考。對于發(fā)現宗地和地形變化較大,應調取已有資料進行比對。</p><p>  2.2已有控制測量資料分析</p><p>  可利用控制測量資料如下:</p>&

25、lt;p>  1)D、E級控制網網圖</p><p>  2)圖根控制點成果表(以街道為單位)</p><p><b>  3)控制點點之記</b></p><p><b>  4)聯測路線圖</b></p><p>  該資料由于來自09年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任務,據現在時間較近,其資料真是可

26、靠性較高,且張店區(qū)近期無道路修整工作,因此對于第二次土地調查中所布設坐標埋石損害較小,因此在本次調查的控制測量任務中可大量借鑒參考該數據。</p><p>  同時,對于每個鄉(xiāng)鎮(zhèn)的控制點坐標,必須進行坐標校核,防止出現坐標數據錯誤。如果發(fā)現各點埋石損害嚴重或者無法找到,則應該對該點及附近坐標點進行重新測量。</p><p><b>  2.3作業(yè)依據</b></

27、p><p>  1)《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技術規(guī)程》(TD/T 1014-2007);</p><p>  2)《城鎮(zhèn)地籍調查規(guī)程》(TD1001—93);</p><p>  3)《城鎮(zhèn)變更地籍調查實施細則(試行)》;</p><p>  4)《城鎮(zhèn)地籍數據庫標準》(GX1999003-2001);</p><p>  5

28、)《城市測量規(guī)范》(CJJ8-99);</p><p>  6)《全球定位系統城市測量技術規(guī)程》(CJJ73-97);</p><p>  7)《全球定位系統(GPS)測量規(guī)范》(GB/T18314-2001)。</p><p>  8)《土地利用現狀分類》(GB/T 21010-2007);</p><p>  9)《山東省城鎮(zhèn)變更地籍調查

29、檢查驗收辦法-定稿》(魯國土資字[2005]53號);</p><p>  10)《1:5000、1:10000地形圖圖式》(GB/T 20257.2-2006)。</p><p><b>  3.資料準備</b></p><p>  3.1已有資料材料準備</p><p>  變更地籍調查與測量的技術、方法與初始地籍調

30、查與測量相同。變更地籍測量前必須充分檢核有關宗地資料和界址點點位,并利用當時已有的高精度儀器,實測變更后宗地界址點坐標。所以,進行變更地籍調查與測量之前應準備下述主要資料:</p><p>  1)變更土地登記或房地產登記申請書;</p><p>  2)原有地籍圖和宗地圖的復制件;</p><p>  3)本宗地及鄰宗地的原有地籍調查表的復制件(包括宗地草圖);&

31、lt;/p><p>  4)必要的變更數據的準備,如宗地分割時測設元素的計算;</p><p>  5)變更地籍調查表;</p><p>  6)本宗地附近測量控制點成果,如坐標、點的標記或點位說明、控制點網圖;</p><p>  7)變更地籍調查通知書。</p><p>  介于淄博市已經完成全國第二次土地調查工作,因

32、此可以利用該數據與現在的宗地狀況進行比對。</p><p><b>  3.2作業(yè)工具</b></p><p>  3.2.1權屬調查工具</p><p>  權屬調查所需工具如下:</p><p>  1)紙質物品?!蹲兏丶{通知書》,《變更地籍調查記事表》,《地籍調查表》, </p&

33、gt;<p>  《地籍調查法人代表身份證明書》,以及1K白紙和32K白紙。</p><p>  2)測量工具。50米鋼卷尺,2米鋼卷尺,徠卡迪士通D2型激光測距儀。</p><p>  3)其他工具。油漆一桶,繪畫筆一支,鉛筆盒一個,2B鉛筆一支,繪圖橡皮一塊。</p><p>  3.2.2控制測量工具</p><p>&l

34、t;b>  控制測量儀器如下:</b></p><p>  1)測量儀器:徠卡GPS接收機8套(標稱精度5~10㎜+2ppm),徠卡全站儀4套(各鄉(xiāng)鎮(zhèn)街道一臺)。</p><p>  2)控制點標記物:帶鋁帽的鋼釘,鋼釬(20cm,φ2.0㎝),鋼釘(12cm,φ1.2cm,頂部帶有“+”),噴漆。</p><p>  帶鋁帽的鋼釘(在堅硬的地面上

35、打入埋設)見圖1。</p><p>  圖1帶鋁帽的鋼釘界址標樁</p><p><b>  3)界址點標記物。</b></p><p>  噴漆界址標志(在墻上噴漆)圖2。</p><p><b>  圖2 噴漆界址標志</b></p><p><b>  3.3

36、坐標系統選擇</b></p><p>  平面坐標采用1980西安坐標系。1980西安坐標系參考橢球基本幾何參數為:</p><p>  長半軸a=6378140m</p><p>  短半軸b=6356755.2882m</p><p>  扁率=1/298.257</p><p>  第一偏心率平方e2

37、=0.00669438499959</p><p>  第二偏心率平方e´2=0.00673950181947</p><p> ?。ㄈ绻{查區(qū)偏離中央子午線過遠,投影長度變形值超過CJJ 8-99《城市測量規(guī)范》規(guī)定的2.5cm/km的要求。則需要增加變換中央子午線的分析)</p><p><b>  3.4技術路線</b><

38、/p><p>  本次變更地籍調查任務技術要求完全按照國土資源部頒布的《城鎮(zhèn)變更地籍調查實施細則(試行)》相關技術要求施行。</p><p>  3.5人員安排及進度計劃</p><p>  本次變更地籍調查計劃利用4組共13人進行權屬調查及測量工作,1位帶隊指導人員,4組12位工作人員。計劃用時5個月。每組負責4個鎮(zhèn)(辦)。</p><p>&

39、lt;b>  表1</b></p><p>  帶隊指導人員的主要任務是分配各組工作區(qū),指導調查和測量工作,監(jiān)督并確保調查任務的質量和進度,確保工作在規(guī)定時間內保質保量的完成該調查任務。</p><p>  具體工作進度安排如下: </p><p><b>

40、;  表2</b></p><p> ?。ㄗⅲ簷C動時間是為應對各種可能發(fā)生的時間設置。)</p><p><b>  各項內容跟進計劃:</b></p><p>  1)資料收集與分析工作應包括調查區(qū)概況了解,對已有資料分析利用、分配各組調查區(qū)和各項工具的購置,以及解決工作人員的吃住問題。布置好該區(qū)域控制網。保權屬調查工作能在第二周

41、順利開展。</p><p>  2)權屬調查工作為4組同時開展,必須做好宗地草圖和調查表的準備工作和填寫工作,確保當日調查宗地能當日完成草圖繪制和調查表的預填寫(即把可以填寫的內容提前填寫完畢,在宗地戶主簽字確認時節(jié)省時間)。</p><p>  3)碎部測量工作應在權屬調查完畢后立即開展,并且當日測量數據當日處理完畢。為后續(xù)的資料整理節(jié)省時間并確保數據有效。</p><

42、;p>  4)成果資料整理工作應在工作工程中時刻進行,并在以上三項任務完成后,迅速將資料進行終結性的整理并提交上級主管部門。</p><p><b>  4.權屬調查</b></p><p>  本次權屬調查主要是針對淄博市張店區(qū)各鄉(xiāng)鎮(zhèn)用地狀況的二次調查,其主要目的是對已經發(fā)生用地狀況變化的宗地進行調查備案。其權屬調查內容包括宗地權屬狀況調查和界址調查,宗地權屬

43、狀況調查主要是土地權屬性質、權屬來源情況、宗地使用權情況、他項權力狀況、土地使用權類型的調查。界址調查是權屬調查的關鍵,權屬調查是地籍調查的核心。由于張店區(qū)市中心包括7個街道辦事處,其性質較其他鄉(xiāng)鎮(zhèn)用地略有不同,因為在進行權屬調查時應注意其土地權屬性質和權屬來源。</p><p>  4.1變更地籍要素的調查</p><p>  在變更地籍調查中,應著重檢查和核實以下內容:</p&g

44、t;<p>  1)檢查變更原因是否與申請書上的一致。</p><p>  2)檢查本宗地及鄰宗地指界人的身份。</p><p>  3)全面復核原地籍調查表中的內容是否與實地情況一致,如</p><p>  ——土地使用者名稱、單位法人代表或戶主姓名、身份證號碼、電話號碼等,</p><p>  ——土地坐落、四鄰宗地號或四鄰

45、使用者姓名,</p><p><b>  ——實際土地用途。</b></p><p>  ——建筑物、構筑物及其他附著物的情況等。</p><p>  以上各項內容若有不符的,必須在調查記事欄中記錄清楚,遇到疑難或重大事件時,留待以后調查研究處理,有了處理結果再修改地籍資料。</p><p>  4.2淄博市變更地籍資料

46、的要求</p><p>  本次變更地籍調查必須對有關地籍資料作相應的變更。做到各種地籍資料之間有關內容一致。通過變更后,本宗地的圖表、卡冊、證之間,相鄰宗地之間的邊界描述及宗地四鄰等內容不應產生矛盾。</p><p>  地籍資料的變更應遵循用精度高的資料取代精度低的資料、用現勢性好的資料取代陳舊的資料這一原則??紤]到變更地籍資料的規(guī)范性和有序性,要求:</p><p

47、>  1)宗地號、界址點號的變更</p><p>  由于以前進行的地籍調查中,宗地號編寫形式為以街道為單位“街坊-宗”兩級編寫,導致地籍調查表和宗地管理上易出現編號混亂。</p><p><b>  地籍編號形式如下:</b></p><p><b>  圖3</b></p><p>  該

48、地籍編號為:01街坊001號宗地。</p><p>  應國土資源部要求,地籍調查中對于宗地號的編寫應全國統一,因為編寫要求如下地籍編號以區(qū)縣行政區(qū)為單位,按區(qū)縣(6位)、街道(鎮(zhèn))(3位)、街坊(2位)、宗(3位)四級編號。從左到右、自上而下,由“37030300101001”開始順序編號。地籍編號共14位。</p><p>  張店區(qū)行政代碼為370303,各鄉(xiāng)鎮(zhèn)(街辦)即街道代碼定義

49、如下:</p><p><b>  表3</b></p><p>  地籍編號其形式如下:</p><p><b>  圖4</b></p><p>  該編號為:張店區(qū)車站街道01街坊001號宗地。</p><p><b>  2)宗地草圖的變更</b>

50、;</p><p>  宗地草圖必須重新繪制。宗地草圖繪制時,應包括戶主姓名、宗地號、地類、建筑物材質和層數。如圖:</p><p><b>  圖5</b></p><p>  3)地籍調查表的變更</p><p>  新的變更地籍調查表在現場調查時填寫,并由有關人員簽名蓋章認可,用以替代舊的地籍調查表。地籍調查變封面

51、的編號應按照上述要求進行編寫。將第二頁頂部的“初始、變更”中的“初始”二字劃掉。簽名蓋章處有:姓名欄、本宗地指界人,兩處簽寫本宗地戶主的姓名,并蓋章。在鄰宗地指界人處由鄰宗地戶主簽寫其姓名并蓋章。要求必須簽寫本宗地和鄰宗地戶主姓名,不然本調查表視為無效調查表。如下表:</p><p><b>  圖6</b></p><p><b>  4)地籍圖的變更&l

52、t;/b></p><p>  鉛筆原圖作為原始檔案,不作改動,變更在二底圖上進行。發(fā)生變更時,首先復制一份二底圖,在復制件上標明變更情況作為歷史檔案保存?zhèn)洳?,然后根據變更測量成果及新的宗地草圖修改二底圖的有關內容。</p><p>  本次資料搜集時,只獲取淄博市張店區(qū)地籍圖二底圖進行參考使用。且針對淄博市張店區(qū)已利用利用南方cass軟件制作了詳細的電子地籍圖,因此應在修改二底圖的

53、同事,將電子地籍圖進行同步修改。</p><p><b>  5)宗地圖的變更</b></p><p>  按新的宗地草圖或地籍圖制作宗地圖。當變更涉及鄰宗地但不影響該鄰宗地的權屬、界址范圍時,鄰宗地的宗地圖無須重新制作。</p><p><b>  6)宗地面積的變更</b></p><p>  

54、由于2009年的土地調查,可以通過該地籍圖查看每宗地的面積。因此本次變更地籍調查應通過全站儀的測量制作電子地籍圖,對發(fā)生用地變化的宗地查詢其面積,并用新的電子地籍圖制作的發(fā)生變化的宗地代替原有地籍圖中的相應宗地圖形。通過這種方法便可對宗地面積進行變更處理。</p><p>  7)界址點坐標的處理</p><p>  由于本次變更地籍調查是基于2009年的土地調查,因此其界址點坐標均按照統

55、一的1980年西安坐標系,不在另行規(guī)定界址點坐標形式。</p><p>  例如首級控制點坐標:G001 X = 530011.6140 Y = 4535116.4620 </p><p>  8)房屋的結構、層數、建筑面積等要素的變更。</p><p>  如房屋發(fā)生結構、層數、建筑面積等要素的變更時,在變更地籍調查表中填寫最新調查數據。如已建立地籍信

56、息系統,以上工作均可在計算機上完成。</p><p>  本次淄博市變更地籍調查應嚴格按照以上要求進行工作,如有特殊情況或者無法完成的要求,應上報淄博市國土資源局進行咨詢。</p><p>  4.3變更地籍調查種類</p><p>  變更地籍調查按照用地狀況變化的不同,分為以下四類:</p><p>  1)界址未發(fā)生變化的宗地的變更調查

57、。包括只發(fā)生了土地使用者、土地用途等改變、因行政區(qū)劃變化引起宗地檔案變更等。</p><p>  2)界址發(fā)生變化的宗地的變更調查。包括宗地合并、分割及邊界調整等。</p><p>  3)新增宗地的變更調查。包括在某一街坊內新增加宗地;城鎮(zhèn)范圍向外延伸新增加的地籍街坊或街道中有關宗地等。</p><p>  4)舊城改造中變化宗地的變更調查。指由原著于宗地拆遷后變

58、成一宗地,建成后又分割為若干宗地等。</p><p>  通過分析淄博市張店區(qū)的用地狀況可知,以上四類均存在,但是主要以第二類和第三類情況居多。</p><p><b>  4.4調查方法</b></p><p>  首先由單人負責分街坊、家戶送達通知書(見附件1)及收集材料清單。要安排好調查線路,帶好工作底圖、地籍調查表、地籍調查通知書、法人

59、身份證明書及指界委托書,丈量工具等。每3人分一組,一人負責調查紀錄,繪制宗地草圖及檢核,兩人負責丈量及設置界址標志等,逐街坊完成做整理,以便進行二次調查。隨時有項目負責人調整人員數量,以提高工作效率</p><p>  本次地籍調查由4個組同時開始工作,各組負責4個鄉(xiāng)鎮(zhèn)。</p><p>  調查中應注意以下事項:</p><p>  1)調查時,一般由各真西北角開

60、始調查。各宗地應按照各宗地西北角開始標設界址點,并按照順時針方向標設。</p><p>  工作時一般應按照先繪制宗地草圖和堪丈為先,調查表和法人身份證明填寫在后,最好在當然完成調查任務后,回到駐地對于草圖處理完畢,在對應填寫調查表,第二天由戶主簽字。</p><p>  2)堪丈工具以激光測距儀為首要測量工具,鋼卷尺為輔助測量工具。對于兩宗地公用邊,應該進行兩次堪丈以確保數據準確性。&l

61、t;/p><p>  3)界址標設應以噴漆為主,因為大部分界址在住宅墻壁上。其次為石灰界址標樁和帶鋁帽的鋼釘界址標樁,這是應對界址在地面上的情況而言。</p><p>  4)當某界址點為4個以上宗地共用時,可不標界址點,只在草圖上記錄,但界址點號必須體現在地籍調查表的草圖和聯絡圖上。</p><p>  5)調查時應按一條街或者一條胡同為單位進行調查,切不可跨街或跨胡

62、同調查,以免導致界址點號錯標或漏標。</p><p>  6)調查資料應妥善保存在檔案袋中并標明序號和當天的日期,為后期的資料整理做準備,切不可隨意亂放調查資料。</p><p>  4.4.1界址未發(fā)主變化的宗地的變更地籍調查</p><p><b>  1)變更地籍號</b></p><p>  界址未發(fā)生變化的宗地

63、,除行政界線變化引起宗地檔案的變更外,所有地籍號不變更。</p><p>  行政界線變化引起地籍號變更的程序如下:</p><p>  a.利用變更后的街道、街坊編號取代原街道、街坊編號,在原街道、街坊編號上加蓋“變更”字樣印章,填寫新的街道、街坊編號,將宗地檔案匯編于新的街道街坊檔案,在原街道街坊檔案中注明宗地檔案去向。</p><p>  b.取消原宗地編號,

64、在原宗地編號上加蓋“變更”字樣印章,在新的街坊宗地最大編號后按順序編宗地號。</p><p>  c.取消原宗地界址點號,按新地籍街坊界址點編號原則,編界址點號。</p><p><b>  2)變更地籍勘丈</b></p><p>  根據實際需要決定是否進行實地調查,不需到實地進行變更調查的,在室內依據變更土地登記申請書進行變更,不重新繪制

65、宗地草圖。</p><p><b>  3)地籍調查表變更</b></p><p>  在原地籍調查表的基礎上進行變更。</p><p>  a.在原地籍調查表內變更部分加蓋“變更”字樣印章;</p><p>  b.將變更內容填寫在變更地籍調查記事表內;</p><p>  c.需要到實地調查的

66、,若發(fā)現原測距離精度低或量算錯誤,須在宗地草圖的復制件上用紅線劃去錯誤數據,注記檢測距離,并與重新繪制的宗地草圖一起歸檔。注明原因。</p><p>  4.4.2界址發(fā)生變化的宗地的變更地籍調查</p><p><b>  1)變更宗地號</b></p><p>  無論宗地分割或合并,原宗地號一律不得再用。分割后的各宗地,</p>

67、;<p>  以原編號加支號順序排列;數宗地合并后的宗地號,以原宗地號中的最小宗地號加支號表示。如18號宗地分割成三塊宗地,分割后的編號分別為18-1,18-2,18-3;如18-2號宗地再分割成2宗地,則編號為18-4,18-5;如18-4號宗地與10號宗地合并,則編號為10-1;如18-5號宗地與25號宗地合并,則編號為18-6。</p><p>  2)新界址點設置及編號</p>

68、<p>  宗地分割或邊界調整等增設界址點的,按預先準備的放樣數據,確定新界址點并設立界標。也可根據申請者要求,直接在實地設置界標。新增界址點按宗地所在街坊界址點編號原則編號,其它界址點編號不變。</p><p>  對變更后廢棄的界址點,在現場銷毀。</p><p><b>  3)變更地籍調查表</b></p><p>  對新

69、形成的宗地須按變更情況填寫地籍調查表。</p><p>  a.在原地籍調查表封面加蓋“變更”字樣印章,并注明變更原因及新的宗地號;</p><p>  b.根據實地調查情況,按《城鎮(zhèn)地籍調查規(guī)程》有關規(guī)定,以新形成的宗地為單位填寫地籍調查表;</p><p>  c.新增設的界址點、界址線須嚴格履行指界、簽字蓋章手續(xù);</p><p>  

70、d.對沒有發(fā)生變化的界址點、界址線,不需重新簽字蓋章,但在備注欄內須注記原地籍調查表號,并說明原因,同一界址點變更前后的編號如果不一致,還應注明原界址點號;</p><p>  e.將原使用人、土地座落、地籍號及變更主要原因在說明欄內注明。</p><p><b>  4)宗地草圖變更</b></p><p>  a.在原宗地草圖上加蓋“變更”

71、字樣印章;</p><p>  b.在原宗地草圖復制件上以紅色標注變化部分,廢棄的界址點。</p><p>  界址線打上“×”,變化的數據用單紅線劃去,廢棄的界址線用紅色“×”標記,新增的界址點用紅色界址點符號表示,界址線用紅實線表示,注明相應的實測距離;</p><p>  c.現場繪制變更后的宗地草圖;</p><p&g

72、t;  d.原宗地草圖復制件歸到原宗地檔案中,新形成的宗地草圖歸到相應的宗地檔案中。</p><p><b>  5)變更地籍勘丈</b></p><p>  一般采用解析法。暫不具備條件的可以采用《城鎮(zhèn)地籍調查規(guī)程》中規(guī)定的其他方法。屬土地出讓等對勘丈精度要求較高的,須采用解析法進行變更地籍勘丈。</p><p>  無論采用何種勘丈方法,均

73、須以地籍平面控制點或原界址點為依據,首先檢測控制點及界址點的精度,確認無誤后再進行變更地籍勘丈。</p><p>  a.宗地分割或邊界調整等增設界址點的,在不低于原精度的原則下,測量新增界址點的坐標或圖解勘丈。</p><p>  b.宗地合并等不重新增設界址點的,除特殊需要外,原則上可不進行變更地籍勘丈,直接應用原勘丈結果。</p><p>  4.4.3 新增

74、宗地的變更地籍調查</p><p>  新增宗地屬初始地籍調查未建立宗地檔案的地塊。其變更地籍調查應按《城鎮(zhèn)地籍調查規(guī)程》進行。</p><p><b>  1)變更地籍號</b></p><p>  a.若新增宗地劃歸原街道、街坊內,其宗地號須在原街道、街坊內宗地最大宗地號后續(xù)編;新增界址點按原街坊編號原則編號。</p><

75、;p>  b.若新增宗地屬新增街道、街坊,其宗地號、界址點號須按《城鎮(zhèn)地籍調查規(guī)程》的規(guī)定編號,新增街道、街坊編號須在調查區(qū)最大街道、街坊號后續(xù)編。</p><p><b>  2)地籍勘丈</b></p><p>  采用解析法。若新增宗地已進行建設項目用地勘測定界,經檢查驗收后,應利用勘測定界成果完成地籍勘丈。</p><p>  4

76、.4.4舊城改造中變化宗地的變更地籍調查</p><p><b>  1)變更地籍號</b></p><p>  舊城改造后新宗地號的編號按宗地合并分割的編號原則,用原來的宗地號加支號作為新宗地號。界址點號按本街坊編號原則編號。</p><p><b>  2)地籍勘丈</b></p><p>  

77、對改造的區(qū)域,按《城鎮(zhèn)地籍調查規(guī)程》初始地籍調查的要求進行權屬調查,填寫地籍調查表等工作,用解析法進行地籍勘丈。</p><p>  3)原宗地檔案加蓋“變更”字樣印章。注明變更原因,在新宗地地籍調查表的說明欄中注明來源。</p><p>  4.5權屬資料認定標準</p><p>  城鎮(zhèn)地籍調查時土地權屬性質調查分三種:國有土地使用權、集體土地所有權及集體土地使

78、用權。集體土地使用權分為:集體農用土地使用權、集體土地建設用地使用權。集體土地建設用地使用權可進一步分為農村居民宅基地使用權和鄉(xiāng)村企事業(yè)建設用地使用權。</p><p>  對于城鎮(zhèn)地籍調查時,常見土地權屬性質為國有土地使用權和集體土地使用權。但在調查時必須詢問戶主該宗地的權屬性質以及查看土地證作為驗證。</p><p>  4.6 地籍資料變更</p><p> 

79、 4.6.1地籍圖變更</p><p>  1)地籍鉛筆原圖作為永久性保存資料,不得改動;</p><p>  2)地籍二底圖應隨宗地變更而隨時更改,以保持地籍圖的現勢性。</p><p>  發(fā)生變更時,先將二底圖復制一份(蘭曬或復印),并在二底圖復制件上用紅色筆標明變更情況,存檔備查。也可將一定時間內的變更注記在同一張二底圖復制件上,但必須保證一宗地不變更兩次。

80、</p><p>  根據變更勘丈成果或變更宗地草圖修改二底圖的有關內容,擦去廢棄的點位、線條和注記,畫上變更后的地籍要素。</p><p>  當一幅圖內或一個街坊宗地變更面積超過1/2時,應對該圖幅或街坊進行基本地籍圖的更新勘丈。</p><p>  4.6.2宗地圖變更</p><p>  依據變更后的地籍圖或宗地草圖,按《城鎮(zhèn)地器調查

81、規(guī)程》有關規(guī)定重新繪制宗地圖。原宗地圖不得劃改,應加蓋“變更”字樣印章保存。</p><p>  4.6.3其他資料變更</p><p>  1)界址點坐標冊變更</p><p>  對界址點坐標冊中已廢棄的界址點坐標用紅色筆劃掉,在相應位置加蓋“變更”字樣印章,新增加的界址點坐標加在坐標冊中。</p><p>  2)面積匯總表及統計表變更

82、</p><p>  在以街道為單位的宗地面積匯總表內,劃去發(fā)生變更的宗地,并加蓋“變更”字樣印章,將新增加的宗地面積加在表內。</p><p>  根據本地實際情況,視一定時間段,依據變更后的街道“宗地面積匯總表”,變更城鎮(zhèn)土地分類面積統計表。</p><p><b>  3)相鄰宗地變更</b></p><p>  

83、由于變化宗地地籍要素的變更引起相鄰宗地地籍要素變化的,相鄰宗地需進行相應變更(如相鄰宗地形狀未變,而在原界址邊上增減界點、或相鄰宗地他項權利變化等)。</p><p>  由于變化宗地的變更只引起相鄰宗地四至變化,而相鄰宗地其它地籍要素出未變的,相鄰宗地四至狀況可暫不做變更。</p><p><b>  5.地籍控制測量</b></p><p>

84、;  變更地籍測量是指在初始地籍測量基礎上進行的二次甚至多次地籍測量,其目的是重新獲取每宗土地的權屬界址點、線、位置、形狀、數量等基本情況,確保地籍資料的時效性。地籍測量一般分為地籍控制測量(地籍基本控制測量和地籍圖根控制測量)、地籍碎部測量(界址點等地籍要素和必要的地形要素測量)、繪制地籍圖和面積的量算與統計。</p><p>  淄博市張店區(qū)位于魯中平原,地勢平坦,且各鎮(zhèn)分布為以張店市區(qū)為中心輻射分布。本次變

85、更地籍測量沿用2009年的初始地籍測量的方式(即四等控制測量采用常規(guī)靜態(tài)GPS測量作業(yè)方式,加密的一級導線網測量、圖根控制測量和地籍碎部測量采用全站儀全數字采集數據。</p><p>  5.1 GPS控制測量</p><p><b>  5.1.1技術要求</b></p><p>  表4 GPS網中相鄰點間距離 </p>&l

86、t;p>  表5 GPS測量精度分級</p><p>  三、四等GPS控制網中最弱相鄰點的相對點位中誤差不得超過±5cm;</p><p>  一、二級控制點相對于起算點的最弱點點位中誤差不得超過±5cm。</p><p>  5.1.2 GPS控制網布網方案</p><p>  淄博市張店區(qū)GPS四等控制網,共布

87、設58個控制點,平均邊長3.5km,已知GPS控制點坐標數為16個,即G001~G016,其他點從左上角開始順編,即C001~C044。共四等GPS控制網選用國家三角點作為起算點,控制面積約204km2。</p><p><b>  5.1.3選點</b></p><p>  本次點位選擇應完全按照《全球定位系統(GPS)測量規(guī)范》的要求進行選擇,具體要求如下:<

88、;/p><p>  a 周圍應便于安置接收設備和操作,視野開闊,視場內障礙物高度角不宜超過15º;</p><p>  b 遠離大功率無線電發(fā)射源(如電視臺、電臺、微波站等),其距離不小于200m;遠離高壓輸電線和微波無線電信號傳送通道,其距離不得小于50m;</p><p>  c 附近不應有強烈反射衛(wèi)星信號的物體(如大型建筑物等);</p>

89、<p>  d 交通方便、并有利于其他測量手段擴展和聯測;</p><p>  e 地面基礎穩(wěn)定,易于點位保存;</p><p>  f 充分利用符合要求的舊有控制點;</p><p>  g選站時應盡可能使測站附近的小環(huán)境(地形、地貌、植被等)與周圍的大環(huán)境保持一致,以減少氣象元素的代表性誤差。</p><p>  h要充分考慮到

90、點位擴展與聯測,交通應盡量方便,視野應盡量開闊,最少應與一個連邊方向通視; GPS網一般應采用獨立觀測邊構成閉合圖形,如三角形、多邊形或附合線路,以增加檢核條件,提高網的可靠性;GPS網作為測量控制網,其相鄰點間基線向量的精度,應分布均勻。</p><p>  在張店市區(qū)選點時,主要注意在十字路口無高層建筑一角進行選點,保證交通安全,避免在電視臺、廣播臺附近選點。</p><p>  在郊

91、區(qū)各鎮(zhèn)選點時,主要注意不要再高壓線以及通信信號塔附近選點,多在公路附近以及地面堅硬地區(qū)選點,確保點位易尋找和設置。</p><p>  已知控制點編號為“G+數字”形式。未知控制點編號為“C+數字”。</p><p><b>  5.1.4埋石</b></p><p><b>  1)埋石類型</b></p>

92、<p>  本次GPS控制點標石主要用帶鋁帽的鋼釘制作。</p><p><b>  2)埋石作業(yè)</b></p><p>  a 埋設標石,須使各層標志中心嚴格在同一鉛垂線上,其偏差不得大于2㎜。強制對中裝置的對中精度不得大于1㎜。</p><p>  b 當利用舊點時,應首先確認該點標石完好,并符合同級GPS點埋設要求,且能長期

93、保存。若不符合,在應重新埋石。</p><p><b>  3)標石整飾</b></p><p>  標石頂部用油漆標注一直徑20mm紅圈,在標識附近的公路邊緣高出部分(馬路牙)、路燈或清晰固定物上標記該控制點編號、與控制點距離以及指向箭頭,作為尋找該控制點的提示依據。</p><p><b>  5.1.5觀測</b>&

94、lt;/p><p><b>  1)觀測精度和記錄</b></p><p>  外業(yè)使用GPS雙頻接收機進行快速靜態(tài)定位模式觀測。</p><p>  GPS測量基本技術要求:</p><p><b>  表6</b></p><p>  觀測時應認真、仔細、正確填寫測量手簿,天

95、線高要兩次量測,較差不得超過3mm,最后取中數使用,天線高記錄不得劃改;可不記錄氣象數據。</p><p><b>  表7外業(yè)觀測記錄表</b></p><p><b>  2)觀測作業(yè)要求</b></p><p>  a.觀測組應嚴格按調度表規(guī)定的時間進行作業(yè),保證同步觀測同一衛(wèi)星組,當情況有變化時,應經作業(yè)隊負責人同

96、意,觀測組不得擅自更改計劃。</p><p>  b.每一時段開機前后應各量一次天線高,兩次量得的天線高互差不大于3mm,取平均值作為最后結果,并及時輸入測站名、觀測日、時段號等信息。</p><p>  c.觀測員在作業(yè)期間不得擅自離開測站,應防止儀器受震動或被移動,防止人為或其它物體靠近天線,遮擋衛(wèi)星信號。</p><p>  d.接收機在觀測過程中不應在接收機

97、近旁使用對講機;雷雨過境時應關機停測,并取下天線,以防雷電。</p><p>  e.每日觀測結束后,應及時將數據轉存到計算機上,確保觀測數據不丟失,同時應進行當天的基線計算。</p><p>  5.1.6數據處理與平差</p><p>  1)基線向量的處理,采用觀測所用GPS接收機的隨機軟件進行。</p><p>  2)同一時段觀測值

98、數據剔除率應小于10%。</p><p>  3)復測基線的長度較差ds,應滿足ds≤為相應級別規(guī)定的精度(按實際平均邊長計算)。</p><p>  4)各級GPS網同步環(huán)閉合差,不應超過《全球定位系統(GPS)測量規(guī)范》附錄E的規(guī)定。</p><p>  5)GPS網基線解算結果,其獨立環(huán)線與附合路線的坐標閉合差應滿足以下規(guī)定:</p><p

99、><b>  Wx≤</b></p><p><b>  Wy≤</b></p><p><b>  Wz≤</b></p><p>  Ws≤√Wx2+Wy2+Wz2</p><p>  式中n為閉合環(huán)的邊數,δ為相應級別規(guī)定的精度(按實際平均邊長計算)。</p&

100、gt;<p>  5.2一級導線控制測量</p><p><b>  5.2.1技術要求</b></p><p>  表8 一級導線技術要求</p><p>  表9 方向觀測法的各項限差要求 </p><p>  5.2.2選點和埋石</p><p>  一級地籍控制是對四等控制網

101、進行加密,控制點布設應在四等控制點下沿街道道路進行布設,鄉(xiāng)村中應在主要道路布設,編號按照“A+數字”形式(數字從01順編)。</p><p>  因此一級控制點主要在瀝青路和水泥路上布設,則用鋼釬(20cm,φ2.0㎝)進行埋設。埋設后以鋼釬為中心繪制直徑20cm紅圈標識,并在標識附近的公路邊緣高出部分(馬路牙)、路燈或清晰固定物上標記該控制點編號、與控制點距離以及指向箭頭,作為尋找該控制點的提示依據。</

102、p><p><b>  5.2.3觀測</b></p><p>  一級控制點采用2″全站儀觀測角度和邊長。</p><p>  水平角觀測時按方向法進行觀測,導線兩端點一般需聯測定向角,一級導線按方向法觀測時,應按左、右角進行觀測。</p><p>  一級導線邊長測量使用全站儀單程觀測平距兩測回,一測回四次讀數。一測回內

103、讀數較差應小于10mm,測回間較差應小于15mm。</p><p>  5.3地籍圖根控制測量</p><p>  地籍控制網布設是為保證界址點坐標的精度。但一二級導線的平均邊長都在100m以上,這是為保證測量復雜隱蔽居民地的界址點必須做大量的過渡點(多為支導線形式),工作量大且效率低,精度也無法保證,因此最佳方案是增加控制點密度。其方法是布設圖根導線進行加密。</p>&l

104、t;p>  本次圖根導線測量主要在一級導線網下布設兩級圖根導線,主要以附和導線為主,在比較隱蔽地區(qū)可以布設支導線(邊數不超過3條)。</p><p><b>  5.3.1技術要求</b></p><p>  表10 圖根導線主要技術要求</p><p>  5.3.2選點和埋石</p><p>  根據當地實際情

105、況選擇布設一二級圖根導線。在建筑物密集地段增加圖根點密度。圖根點編號按照“C+數字”形式(數字從01順編)。</p><p>  本次埋石主要以鋼釘(12cm,φ1.2cm,頂部帶有“+”)為主。在水泥瀝青等硬化地面的圖根點上直接打入鋼釘標記,在非硬化地面打入4×4×30cm的木樁后在打入鋼釘。以上均繪制紅圈標記和編號,并在標識附近的公路邊緣高出部分(馬路牙)、路燈或清晰固定物上標記該控制點編

106、號、與控制點距離以及指向箭頭,作為尋找該圖根點的提示依據。</p><p><b>  5.3.3觀測</b></p><p>  圖根導線使用徠卡全站儀進行觀測,邊角同時測一測回,支導線觀測左右角,邊長往返測量,采用平差軟件進行平差計算。</p><p><b>  5.4碎部測量</b></p><

107、p>  變更界址測量是為確定變更后的土地權屬界址、宗地形狀、面積及使用情況而進行的測繪工作。變更界址測量在變更權屬調查基礎上進行。</p><p>  變更界址測量包括更改界址和不更改界址兩種測量。在工作程序上,可分兩步進行,一是界址點、線的檢查;二是進行變更測量。</p><p>  進行碎部測量時,必須攜帶圖根點坐標表,徠卡全站儀一套,選用直徑為25.4mm的小棱鏡,其目的是保證

108、界址點精度,減少誤差。宗地聯絡圖一份。</p><p>  測量街坊為單位進行。在選定圖根點架設儀器,對照圖根點坐標表輸入該點坐標,與相鄰圖根點進行后視。在該點對可以觀測的宗地界址點進行觀測,界址點編號采用權屬調查時編制的界址點號。對于在圖根點無法觀測到的界址點,可以布設支導線進行觀測(盡量減少支導線邊數,最大為3條)。每天觀測完畢必須將數據傳輸到電腦中保存。</p><p>  本次測量

109、數據均利用南方CASS7.0進行處理。</p><p><b>  5.3.1技術要求</b></p><p>  表11界址點間距及界址點與鄰近地物點間距允許誤差 單位:厘米</p><p>  界址點實地標識方法:</p><p>  1)界址點落在界標物上的,若不是共用的界址點,則在點位上用油漆向下畫下個長

110、20㎝、寬1㎝、箭頭,旁邊查清上界址點號。若是兩個或兩個以上宗地共有點,則于準確位置處垂直界圈,旁邊標注界址點號</p><p>  2)界址點落在柏油路或水泥硬地面上時,在實地界址點處打入一長15㎝、直1㎝、項部有圓點的大鋼釘,并以鋼釘為圓心畫直徑8㎝的紅油漆圓圈,標上界址點號;</p><p>  3)界址點離界標物50㎝經內,在相鄰界標物上用紅油漆標注長20㎝的箭頭,并注記界址點與界

111、標物在某一方向上的距離與界址點號;</p><p>  4)界址點位于軟地面上且距界標物0.51—1.49m的,在實地點埋設60㎝深石灰樁,再將長30㎝、端有小鐵釘的木樁砸在灰樁上,木丈夫項端鐵釘位置表示界真正噗準確位置,點號寫在界標物上;</p><p>  5)界址點位于軟地面上且距界標物1﹒5m以上的,在實地位置埋設水泥界樁(上底15×15㎝,高45㎝),中間鋼釘標志為界址

112、點的準確位置。</p><p>  5.3.2更改界址的變更界址測量</p><p><b>  1)原界址點有坐標</b></p><p><b> ?。?)界址點檢查</b></p><p>  a.項工作主要是利用界址調查表中界址標志和宗地草圖來進行。檢查內容包括:界標是否完好,復量各勘丈值,

113、檢查它們與原勘丈值是否相符。按不同情況分別做如下處理:</p><p>  ——如果界址點丟失,則應利用其坐標放樣出它的原始位置,再用宗地草圖上的勘丈值檢查,然后取得有關指界人同意后埋設新界標。</p><p>  ——如果放樣結果與原勘丈值檢查結果不符,則應查明原因后處理。</p><p>  ——如果發(fā)生分歧,則不應急于做出結論,宜按“有爭論界址”處理,即設立臨

114、時標志、丈量有關數據、記載各權利人的主張。如果各方對所記錄的內容無異議,則簽名蓋章。</p><p>  b.若檢查界址點與鄰近界址點間或與鄰近地物點間的距離與原記錄不符,則應分析原因,按不同情況處理:</p><p>  ——如果原勘丈數據錯誤明顯,則可以依法修改。</p><p>  ——如果檢查值與原勘丈值的差數超限,經分析這是由于原勘丈值精度低造成的,則可用

115、紅線劃去原數據,寫上新數據;如果不超限,則保留原數據。</p><p>  ——如果分析結果是標石有所移動,則應使其復位。</p><p><b> ?。?)變更測量</b></p><p>  a.宗地分割及調整邊界時,可按預先準備好的放樣數據,測設新界址點的位置,設立界標;也可在有關方面同意的情況下,先設置界標,然后用解析法測量界標的坐標。

116、在變更界址調查表(包括宗地草圖)中注明做出修改。</p><p>  b.合并宗地及邊界調整時,要銷毀不再需要的界標,并在原界址調查表(包括宗地草圖)復制件中,用紅筆劃去有關點或線。</p><p>  2)原界址點沒有坐標</p><p><b> ?。?)檢查界址點</b></p><p>  a.界址點丟失的處理。

117、利用原栓距及相鄰界址點間距、界址標示,在實地恢復界址點位,設立新界標。</p><p>  b.檢查勘丈值與原勘丈值不符時的處理。分析判明原因,然后針對不同情況,如原勘丈值明顯有錯、原勘丈值精度低、標石有所移動等給予相應的處理(參見上述)。</p><p>  也可先實測全部界址點坐標,然后進行界址變更。</p><p><b> ?。?)變更測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