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插座注塑模具結構設計與制造畢業(yè)設計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3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畢業(yè)設計(論文)報告</p><p>  題 目 斜插座注塑模具結構設計與制造</p><p>  斜插座塑模具結構設計與制造</p><p>  摘要:本文介紹的是關于一個筒形帶斜管零件的注塑模具設計方案及說明。零件結構比較簡單,精度要求和尺寸公差沒有苛刻的要求,但內部特征結構比較復雜,需要斜抽芯結構進行脫模。考慮到生產成本,顧本模具采用

2、一模兩腔的方案進行設計。塑件高度尺寸一般,根據塑件結構特征決定采用點澆口雙分型面機構進行設計。推出系統(tǒng)采用斜推管推出,采用復位桿復位及導向作用,由于存在斜抽芯,因此模具采用彈簧預復位。排氣系統(tǒng)利用分型面的間隙與型芯與型腔之間的間隙進行排氣。</p><p>  關鍵詞:注塑模、一模兩腔、斜抽芯、推管推出</p><p>  The Xiechazuo Injection mold desi

3、gn</p><p>  Abstract:This article describes about a cylindrical tube with oblique injection mold design parts and instructions. Part structure is relatively simple, precision and dimensional tolerances no de

4、manding, but the internal features of the structure is more complex, the need oblique core pulling structure mold.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cost of production, Gu the mold using a two-cavity mold program design. Plastic h

5、eight dimension in general, based on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determine the design </p><p>  Key Words: Injection mold a mold two chambers</p><p>  inclined core pulling pushing

6、 tube launched</p><p><b>  目錄</b></p><p><b>  前言1</b></p><p>  第一章 方案論證2</p><p>  1.1 塑件的結構工藝性分析2</p><p>  1.2 成形工藝分析2</p>

7、;<p>  1.3 生產規(guī)模3</p><p>  第二章 斜插座注塑模結構設計4</p><p>  2.1 成型零件設計4</p><p>  2.1.1 分型面位置的確定4</p><p>  2.1.2 成型零件結構分析4</p><p>  2.1.3 成型零件材料的選用5<

8、/p><p>  2.1.4 成型零件的結構設計5</p><p>  2.1.4.1 定模結構設計5</p><p>  2.1.4.2 動模和型芯結構設計6</p><p>  2.1.5 成型零件工作尺寸計算6</p><p>  2.1.5.1 型腔徑向尺寸6</p><p>  

9、2.1.5.2 型腔深度尺寸7</p><p>  2.1.5.3 型芯徑向尺寸8</p><p>  2.1.5.4 型芯高度尺寸9</p><p>  2.2 澆注系統(tǒng)設計9</p><p>  2.2.1 主流道的設計10</p><p>  2.2.2 分流道的布置形式11</p>&

10、lt;p>  2.2.3 分流道的形狀12</p><p>  2.3推出機構的設計12</p><p>  2.3.1 梯形推板的推動原理和草圖12</p><p>  2.3.2 梯形推板的設計要求12</p><p>  2.4 排氣系統(tǒng)13</p><p>  2.5 冷卻系統(tǒng)的設計13<

11、;/p><p>  2.5.1 冷卻管道直徑13</p><p>  2.5.2冷卻水道的位置13</p><p>  2.6 模架與注射機的選擇14</p><p>  2.6.1 模架的選擇14</p><p>  2.6.2 注塑機的選擇14</p><p>  2.6.2.1 注射

12、量的計算14</p><p>  2.6.2.3 鎖模力的計算14</p><p>  2.6.3 注塑機參數的校核15</p><p>  2.6.3.1 注射壓力的校核15</p><p>  2.6.3.2 鎖模力的校核15</p><p>  2.6.3.3 模具外形尺寸校核15</p>

13、<p>  2.6.3.4 噴嘴尺寸及定位圈尺寸校核16</p><p>  2.6.3.5 開模行程的校核16</p><p>  2.7 模具結構草圖17</p><p>  2.7.1 定模結構圖17</p><p>  2.7.2 動膜結構圖17</p><p>  2.7.3 模具總結

14、構圖18</p><p>  2.8 注射模動作過程分析18</p><p>  第三章 成型零件加工工藝19</p><p>  3.1 加工路線19</p><p>  3.2 數控編程19</p><p>  3.2.1 加工工藝確定19</p><p>  3.2.2 打開工

15、件19</p><p>  3.2.3 坐標系轉換19</p><p>  3.2.4 創(chuàng)建數控編程操作20</p><p>  3.2.5 創(chuàng)建銑刀20</p><p>  5.2.6 平面銑20</p><p>  3.2.7 設置參數22</p><p>  3.2.8 粗加工

16、型芯23</p><p>  3.2.9 創(chuàng)建側面精加工操作23</p><p>  3.2.10 創(chuàng)建平面精加工操作24</p><p>  3.2.11 后置處理24</p><p>  3.3 程序清單25</p><p>  第四章 結束語28</p><p><b&g

17、t;  4.1 總結28</b></p><p>  4.2 創(chuàng)新點28</p><p><b>  致謝29</b></p><p><b>  參考文獻30</b></p><p><b>  前言</b></p><p>  塑

18、料是以樹脂為主要成分的高分子有機化合物,樹脂可分為天然樹脂和合成樹脂兩大類,塑料大多數采用合成樹脂。各種合成樹脂都是將低分子化合物的單體通過合成的方法生產出的高分子化合物,一般相對分子質量都大于1萬,有的甚至可達百萬級。在一定的溫度和壓力下,塑料具有可塑性,可以利用模具將其成型為具有一定幾何形狀和尺寸精度的塑料制件。</p><p>  塑料是20世紀發(fā)展起來的新興材料,塑料的興起必定推動塑料成型制品的廣泛應用特

19、別是在電子玩具、電子儀表、電器設備、通信工具、生活用品等方面獲得大量應用。塑料成型制品是以塑料為主要結構材料經成型加工獲得的制品又稱塑料制件簡稱塑件。塑料成型是將各種形態(tài)的塑料原料粉狀、粒狀、熔體或分散體熔融塑化或加熱達到要求的塑性狀態(tài)在一壓力下經過要求形狀模具或充填到要求形狀模具模腔內待冷卻定型后獲得要求形狀、尺寸及性能塑料制件的生產過程。注塑模具是塑料成型加工中的工藝裝備。它是利用其特定形狀去復制成型或復制加工具有一定形狀和尺寸制件

20、的工具。塑料模具一般可多次使用適應大批量生產。因此注塑是現代工業(yè)生產中重要的工藝裝備。</p><p>  本文主要介紹的是對于一個需要斜抽芯的注塑件注塑模具的設計方案。在本文中,我將和大家一起研究這個模具的流到、分型、脫模等機構的設計。</p><p><b>  第一章 方案論證</b></p><p>  1.1 塑件的結構工藝性分析&l

21、t;/p><p>  塑件是一圓筒形帶斜插管零件,如圖1.1所示。塑件是一個不規(guī)則旋轉體結構,內部特征結構比較復雜。塑件的壁厚不均勻,圓臺部分壁厚和斜插管的壁厚是不一樣的。塑件質量一般,材料為聚碳酸酯,該種塑料流動性好,滿足注射成型工藝。該塑件尺寸沒有特殊的要求,所以生產工藝較簡單,主要需要考慮的是模具生產中如何做到自動脫模,減少人工。</p><p><b>  圖1.1 塑件圖&

22、lt;/b></p><p>  1.2 成形工藝分析</p><p>  聚碳酸酯塑料,英文名稱:Polycarbonate,簡稱PC。</p><p>  1、基本特征:聚碳酸酯是一種無定型、無臭、無毒、高度透明的無色或微黃色熱塑性工程塑料,具有優(yōu)良的物理機械性能,尤其是耐沖擊性優(yōu)異,拉伸強度、彎曲強度、壓縮強度高;蠕變性小,尺寸穩(wěn)定。</p>

23、<p>  2、主要用途:在機械方面主要用于制作各種齒輪、渦輪、齒條、凸輪、芯軸、軸承、鉸鏈、螺母、燈罩、節(jié)流閥、各種外殼、冷卻裝置零件等;在電氣方面,用于制作機電零件、電話交換器零件、儀表殼、接線板等。聚碳酸酯還可以制作照明燈、高溫透鏡、視孔鏡、防護玻璃燈光學零件。</p><p>  3、成型特點:聚碳酸酯雖然吸水性小,但高溫時對水分比較敏感,熔融溫度高,熔融粘度大,流動性差。</p>

24、;<p><b>  1.3 生產規(guī)模</b></p><p>  該塑件精度要求不高,并且結構還算簡單,又是大批量生產,雙分型機構,考慮到模具制造費用及模具外形尺寸,初定為一模兩腔的模具形式。</p><p>  第二章 斜插座注塑模結構設計</p><p>  2.1 成型零件設計</p><p>  

25、成型零件指的便是注塑模具閉合時,起到固定成型塑料制品型腔的零件。它主要包括凹模、凸模、型芯。成型零件在生產過程中會承受高溫高壓塑料熔體的沖擊和摩擦。在生產過程中成型零件的尺寸精度、表面質量及其材料的穩(wěn)定性越高,注塑產品的質量就會越高。成型零件的強度和剛度要求需要達到一定的條件,因為成型零件在合模保壓階段時會承受很高的型腔壓力。影響模具工作壽命的主要因素有,成型零件的材料、熱處理和工工藝性以及結構設計。</p><p&

26、gt;  2.1.1 分型面位置的確定</p><p>  在選擇分型面時應該根據選擇分型面的原則進行選擇,要不影響塑件的外觀要求并能保證成型后能順利取出塑件。根據塑件的技術要求,外表面無明顯缺陷,因此模具分型面設置在塑件的最大輪廓處,如下圖2.1所示:</p><p>  圖2.1分型面選擇圖</p><p>  2.1.2 成型零件結構分析</p>

27、<p>  本套模具的結構是鑲塊式結構,用推管推出,并且推管也參與塑件的成型的。定模板上面開的兩個孔是直接固定定模型腔的,型芯采用臺階式安裝的方法進行安裝;因為斜推管也參與成型,所以需要和動模型腔進行配合裝配,且動模型腔形狀特征較多,因此也采用鑲塊的形式。推管的運動動力由注塑機的打桿推力經過推板運動轉化來的斜向動力。如下圖2.2所示:</p><p>  圖2.2成型零件的裝配簡圖</p>

28、<p>  2.1.3 成型零件材料的選用</p><p>  成型零件的材料要求應具備:機械加工性能良好、拋光性能優(yōu)良、耐磨性和抗疲勞性能好、具有耐腐性能等要求。</p><p>  所以模具使用T8A優(yōu)質碳素鋼作為成型零件的材料。</p><p>  2.1.4 成型零件的結構設計</p><p>  2.1.4.1 定模結

29、構設計</p><p>  定模是固定在定模安裝板上的,它是起固定作用的,考慮到這個產品的結構,故把圓臺部分放在定模。如下圖2.3所示:</p><p><b>  圖2.3定模</b></p><p>  2.1.4.2 動模和型芯結構設計</p><p>  動模和斜型芯是用來成型塑料制品斜插管和臺階部分的,因斜插管

30、設在臺階分型面下面,所以動模部分設有斜型芯,這也方便塑件的脫模。在這我們采用斜推管推出。如下圖2.4所示:</p><p>  圖2.4動模鑲塊、斜型芯和斜推管</p><p>  2.1.5 成型零件工作尺寸計算</p><p>  成型零件的工作尺寸,是用來保證塑料制品的尺寸。模具的制造誤差及模具的磨損;塑料成型收縮率的偏差及波動;溢料飛邊厚度及其波動;都會影響

31、塑料制品尺寸和公差。</p><p>  PC材料的收縮率為0.5%~0.8%,且制件精度為MT5。本部分尺寸計算公式參考教材《塑料成形工藝與模具設計》。</p><p><b>  可知:</b></p><p>  =0.0065 式(6.4)</p><p>  2.1.5.1 型腔徑向尺寸</p>

32、;<p>  根據塑件公差值表型腔徑向尺寸分別為:</p><p>  Ø76±0.43 Ø82±0.5 Ø25±0.25 表(3.9)</p><p>  塑件外形徑向尺寸為 </p><p>  因此 </p>&

33、lt;p><b>  型腔徑向尺寸為</b></p><p>  根據公式 式(6.6)</p><p>  其中x—修正系數,由于塑件精度為MT5,且塑件尺寸較小故取x=0.75</p><p>  —制造公差,由于塑件精度為MT5,且塑件尺寸較小故取=</p><p><

34、;b>  因此 =</b></p><p><b>  校核 </b></p><p><b>  =</b></p><p><b>  校核 </b></p><p><b>  =</b></

35、p><p><b>  校核 </b></p><p>  2.1.5.2 型腔深度尺寸</p><p>  根據塑件公差值表型腔深度尺寸分別為:</p><p>  14±0.26 2±0.2 表(3.9)</p>&l

36、t;p><b>  塑件外形高度尺寸為</b></p><p>  因此 </p><p><b>  型腔深度尺寸為</b></p><p>  根據公式 式(6.8) </p><p>  其中x—修正系數,由于塑件精度為MT5

37、,且塑件尺寸較小故取x=2/3</p><p>  —制造公差,由于塑件精度為MT5,且塑件尺寸較小故取=</p><p>  因此 =</p><p><b>  校核 </b></p><p><b>  =</b></p><p><b&

38、gt;  校核 </b></p><p>  2.1.5.3 型芯徑向尺寸</p><p>  根據塑件公差值表型芯徑向尺寸分別為:</p><p>  Ø72±0.43 Ø20±0.22 Ø16±0.19 表(3.9)</p><

39、;p><b>  塑件孔的徑向尺寸為</b></p><p>  因此 </p><p><b>  型芯徑向尺寸為</b></p><p>  根據公式 式(6.7)</p><p>  其中x—修正系數,由于塑件精度為MT5,且塑件尺寸較小故

40、取x=0.75</p><p>  —制造公差,由于塑件精度為MT5,且塑件尺寸較小故取=</p><p>  因此 </p><p>  校核 </p><p><b>  校核 </b></p><p><b>  校核 </b>

41、;</p><p>  2.1.5.4 型芯高度尺寸</p><p>  根據塑件公差值表型芯高度尺寸分別為:</p><p>  50±0.42 14±0.26 表(3.9)</p><p><b>  塑件孔高度尺寸為</b></p>

42、;<p>  因此 </p><p><b>  型芯高度尺寸為</b></p><p>  根據公式 式(6.8) </p><p>  其中x—修正系數,由于塑件精度為MT5,且塑件尺寸較小故取x=2/3</p><p>  —制造公差,由于

43、塑件精度為MT5,且塑件尺寸較小故取=</p><p>  因此 </p><p><b>  校核 </b></p><p><b>  校核 </b></p><p>  2.2 澆注系統(tǒng)設計</p><p>  澆注系統(tǒng)對塑件質量影響很大,它是塑料

44、從注射機的噴嘴到模具型腔的進料通道,具有傳質,傳壓和傳熱的功能。澆注系統(tǒng)一般分為普通流道澆注系統(tǒng)和熱流道澆注系統(tǒng)。具體結構見下圖2.5所示。</p><p><b>  圖2.5澆注系統(tǒng)</b></p><p>  2.2.1 主流道的設計</p><p>  主流道一般位于模具中處,它將注射機噴嘴射出的塑料熔液流入分流道后進入型腔中。本副模具

45、的主流道截面形狀為圓錐形,內錐角4°,內壁表面粗糙度為Ra0.8,因為圓錐形截面以便于熔體的流動和開模時主流道凝料的順利拔出。如下圖2.6所示:</p><p><b>  圖2.6主流道襯套</b></p><p>  由于主流道小端入口處與注射機噴嘴會反復撞擊接觸,是屬與易損件,因此對材料要求比較嚴格,所以主流道一般設計成可更換的主流道襯套形式即澆口套,

46、澆口套一般采用優(yōu)質碳素鋼,這樣可以節(jié)省模具成本。</p><p>  因為模具澆道的長度不能大于60mm,因此我采用主流道襯套下沉的形式,最后的固定方式使用定位圈壓緊螺釘緊固。具體結構見下圖2.7所示:</p><p>  2.2.2 分流道的布置形式</p><p>  由于本副模具采用一模兩腔的形式,并且塑件結構簡單。因此,采用如圖所示分流道形式,將熔體均勻的

47、充進到各各型腔。如圖下圖2.8所示:</p><p><b>  圖2.8分流道</b></p><p>  2.2.3 分流道的形狀</p><p>  為了便于機械加工及凝料脫模,分流道設置在分型面上定模一側,截面形狀采用加工工藝比較好的半倒圓截面。半倒圓截面對塑料熔體的流動阻力不大。</p><p>  2.3推出

48、機構的設計 </p><p>  注射成型每個循環(huán)中,塑件必須準確無誤的從模具的動模中和型芯上脫出,完成脫出塑件的裝置稱為脫模機構,也常稱為推出機構。</p><p>  2.3.1 梯形推板的推動原理和草圖</p><p>  由于塑件的外部特征中有斜管,因此采用的推管推出機構也必須可以做斜向的運動。但由于之前沒有碰到過像這樣采用斜向運動的設計理念,然后經過查閱資

49、料同學討論,再經過自己的理解,我設計出將以前的平推板設計成梯形推板把注塑機的頂桿力轉化成我需要的斜向力。通過這個機構我可以讓模具實現全自動的生產。結構詳見下圖2.9所示:</p><p><b>  圖2.9推出結構</b></p><p>  2.3.2 梯形推板的設計要求</p><p>  梯形推板如果一塊板制作會很費材料,因此這里采用三

50、板焊接得到,先備料,在焊接,然后修模配做得到。</p><p><b>  2.4 排氣系統(tǒng)</b></p><p>  該套模具是屬中型模具,排氣量比較多,型腔與型芯安裝都有間隙,而且分型面也有一定的間隙,利用這些間隙就能達到排氣效果。因此本套模具不單獨設計排氣槽。</p><p>  2.5 冷卻系統(tǒng)的設計</p><p

51、>  由于模具在高溫成型下,模具會有很高的溫度,而溫度越高對塑件的成型質量和生產效率影響越大。所以模具上需要添加冷卻系統(tǒng)進行溫度調節(jié)來保證塑件質量。因為水的熱容量大,傳熱系大,成本低,且低于室溫的水容易取得,所以冷卻水普遍使用。用水冷卻即在模具型腔周圍或型腔內開設冷卻水通道,利用循環(huán)水將熱量帶走。</p><p>  2.5.1 冷卻管道直徑</p><p>  將水流呈湍急狀態(tài)能更

52、好的達到冷卻效果,因此冷卻水道直徑不能太大??紤]到塑件結構,確定本副模具冷卻水道直徑為Ø10。</p><p>  2.5.2冷卻水道的位置</p><p>  因為動模部分是運動的不好安裝冷卻系統(tǒng),而且塑件在定模部分里面,而且定模模板上空出的地方較多,因此此副模具的冷卻水道設置在定模部分。如下圖2.10所示:</p><p>  圖2.10冷卻水道分布&

53、lt;/p><p>  2.6 模架與注射機的選擇</p><p>  2.6.1 模架的選擇</p><p>  根據模具型腔布局(一模兩腔)及澆注系統(tǒng)的結構形式,又根據相關資料計算得型腔側壁最小厚度為40mm,再考慮到導柱,導套及連接螺釘布置應占的位置等各方面問題,確定選用模架的基本尺寸為B×L=315×500mm。從選定模架可知,模架外形尺寸為

54、:寬×長×高=400×500×302。</p><p>  2.6.2 注塑機的選擇</p><p>  2.6.2.1 注射量的計算</p><p>  通過PRO\E建模分析,塑件體積約為V=27.34 cm取PC密度為 ρ=1.2g/cm則塑件質量為: m=ρ V=1.2×27.34=32.80

55、8g </p><p>  流道凝料的質量可按塑件質量的0.8倍來估算。從上述分析中確定為一模兩腔,所以注射量為</p><p><b>  式(2.2)</b></p><p>  2.6.2.2 塑件和流道凝料的投影面積計算</p><p>  流道凝料(包括澆口,分流道,主流道凝料)

56、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積,根據多型腔模的統(tǒng)計分析以及經驗計算,是每個塑件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積的0.20.5倍,因此可用0.5來進行計算,所以</p><p>  A=n+A= n+0.5 n=1.5 n 式(2.3)</p><p>  式中, n代表型腔個數n=2</p><p>  2.6.2.3 鎖模力的計算&l

57、t;/p><p>  鎖模力為注射機鎖模裝置用于夾緊模具的力。所選注射機的鎖模力必須大于熔體對模具型腔而產生的脹型力,此脹型力等于塑件和流道系統(tǒng)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積與型腔壓力的乘積。</p><p><b>  即:</b></p><p>  F=P×A

58、 式(2.4)</p><p>  式中 F——鎖模力,kN</p><p>  p——型腔壓力,查表為40MPa</p><p>  A——塑件及流道系統(tǒng)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積,15835.02㎜²</p><p>  即 F=40×15835.02÷1000=633.4008KN</p

59、><p>  根據每一生產周期的注射量和鎖模力的計算值,根據參考資料[3]表2.1所示,可采用XS-ZY-500螺桿式注塑機</p><p>  表2.1 XS-ZY-500螺桿式注塑機主要技術參數</p><p>  2.6.3 注塑機參數的校核</p><p>  2.6.3.1 注射壓力的校核</p><p>  本

60、次塑件材料為聚碳酸酯,其注射壓力為80—130Mpa,所選注射機最大注射壓力為145Mpa,符合要求。</p><p>  2.6.3.2 鎖模力的校核</p><p>  根據以上鎖模力的計算得出本副模具所需的鎖模力約為633.4008KN</p><p>  而注塑機的鎖模力為3500KN,所以鎖模力符合要求</p><p>  2.6.

61、3.3 模具外形尺寸校核</p><p>  每臺注射機都有一個安裝的模具厚度范圍,所設計的模具厚度應在這一允許范圍內,即:</p><p>  式中 H—模具高度</p><p>  —注射機允許最小安裝高度</p><p>  —注射機允許最大安裝高度</p><p>  =302mm,=300mm , =450

62、mm</p><p><b>  所以合格</b></p><p>  2.6.3.4 噴嘴尺寸及定位圈尺寸校核</p><p>  1)噴嘴尺寸:注射模主流道襯套始端凹坑的球面半徑R應大于注射機噴嘴球頭半徑r,以保證同心和緊密接觸;主流道孔小端直徑D應大于注射機噴嘴直徑d。</p><p>  經檢驗:R19>r

63、18 </p><p><b>  D4>d3</b></p><p><b>  符合要求</b></p><p>  2)定位圈尺寸:注射模安裝用定位圈外徑應與注射機定位孔內徑呈間隙配合,定位圈高度應小于定位孔深度。</p><p>  2.6.3.5 開模行程的校核<

64、/p><p>  開模取出塑件所需的開模距離必須小于注塑機的最大開模行程。對于液壓-機械式鎖模機構注塑機,其最大開模行程由注塑機曲肘機構的最大行程決定,與模具厚度無關。</p><p>  單分型面注射模,其開模行程按下式校核</p><p><b>  式(4.3)</b></p><p>  式中 S——注塑機的最大開

65、模行程(移動模板臺面行程)</p><p><b>  ——塑件脫出距離</b></p><p>  a——取出澆注系統(tǒng)凝料必須的長度</p><p>  ——包括流道凝料在內的塑件高度</p><p>  , ,a=60mm, </p><p><b>  ﹤500m

66、m</b></p><p><b>  所以開模行程符合要</b></p><p>  2.7 模具結構草圖</p><p>  2.7.1 定模結構圖</p><p>  定模是固定在注塑機不運動的地方。本次設計的模具定模部分主要是成型塑件的外部特征,詳細結構見下圖2.14所示:</p>&l

67、t;p><b>  圖2.14定模部分</b></p><p>  2.7.2 動膜結構圖</p><p>  動模是固定在注塑機相對運動的地方,因此得名動模。本次設計的模具動模部分主要是塑件的內部特征,詳細結構件見下圖圖2.15所示:</p><p><b>  圖2.15動模部分</b></p>&

68、lt;p>  2.7.3 模具總結構圖,見下圖2.16所示:</p><p><b>  圖2.16結構總圖</b></p><p>  2.8 注射模動作過程分析</p><p>  本模具由于借用了梯形推板機構來實現斜向的推出運動,所以這個模具的生產時是不需要花費多少人工的。注塑模具生產過程詳細如下所說。</p><

69、;p>  合模:合模時,導柱導入導套,由于復位桿起復位作用,模具的推板在復位桿和合模力的作用下將向下移動,這時候推管在彈簧的作用下也開始復位,當合模結束時,整個推出機構也將復回原位。此時注塑機鎖模,然后噴出塑料溶液,保壓、冷卻,準備開模。</p><p>  開模:因為本模具是雙分型面,點澆口設計,所以在完成冷、注件成形后,先從第一分型面開始分型。第一分型主要是為了將主流道里面的凝料方便拿出,當第一分型結束

70、時由限位拉桿限制住支撐板向下移動,從而使支撐板和動模座板分開實現第二次分型。當注塑機開模結束后,注塑機的頂桿將頂住推板向上運動。</p><p>  這時由于梯形推板的45度側壁推動推管將塑件從動模型芯上脫落,到這里開模完全結束。</p><p>  生產時重復上面說的兩大程序就可以實現產品的自動生產。</p><p>  第三章 成型零件加工工藝</p>

71、;<p><b>  3.1 加工路線</b></p><p> ?。?)定模型芯:備料銑→數控銑→熱處理→平面磨→研磨→檢驗;</p><p>  (2)定模型芯固定板板:備料→銑→熱處理→平面磨→數控銑→鉗工→檢驗;</p><p> ?。?)動模型芯固定板:備料→銑→熱處理→平面磨→點孔→鉗工→坐標鏜→檢驗;</p&g

72、t;<p>  具體加工路線見附錄2</p><p><b>  3.2 數控編程</b></p><p>  本設計只對定模型芯進行數控編程的步驟解說,其他零件大同小異。定模型芯零件圖如下圖3.1所示:</p><p><b>  圖3.1定模型芯</b></p><p>  3.2

73、.1 加工工藝確定</p><p>  根據斜插座定模型芯進行模具結構分析。最大的外形尺寸為120mm×90mm×35mm。臺階高度為10mm,</p><p>  3.2.2 打開工件</p><p>  用UG軟件打開定模型芯,如圖3.2所示:</p><p>  3.2.3 坐標系轉換</p><

74、p>  將型腔深度方向設置z軸,使零件坐標系與加工坐標系一致,如下圖3.3所示:</p><p>  圖3.2定模型芯 圖3.3坐標系轉換</p><p>  3.2.4 創(chuàng)建數控編程操作</p><p>  點擊【開始】→【加工】進入加工模塊,選擇加工環(huán)境,如下圖3.4所示:</p><p>  3.2.5

75、 創(chuàng)建銑刀</p><p>  1,選擇立銑刀EM20 粗加工型芯,如下圖3.5所示:</p><p>  圖3.4選擇加工環(huán)境 圖3.5選擇粗加工刀具</p><p>  2,選擇立銑刀EM10 精加工平面和側壁,刀具顯示如下圖3.6所示: </p><p><b>  5.2.6

76、 平面銑</b></p><p><b>  選擇【幾何視圖】中</b></p><p>  1、雙擊mcs_mill,如下圖3.7所示:</p><p>  圖3.6精加工刀具顯示 圖3.7設置工件</p><p>  2、設置坐標,使工作坐標一致,如下圖3.8所示:<

77、/p><p>  3設置安全平面,如下圖3.9所示:</p><p>  圖3.8設置坐標 圖3.9設置安全平面</p><p>  4、雙擊workpiece,進行工件設置,如下圖3.10所示:</p><p>  圖3.10雙擊workpiece</p><p>  5、

78、選擇幾何體和自動塊,如下圖3.11與3.12所示:</p><p>  圖3.11選擇幾何體 圖3.12選擇自動塊</p><p>  3.2.7 設置參數</p><p>  1、余量與公差設置,如下圖3.13所示:</p><p><b>  圖3.13參數設置</b>&l

79、t;/p><p>  2、創(chuàng)建型腔銑操作,如下圖3.14所示:</p><p>  3、選擇切削區(qū)域,如下圖3.15所示:</p><p>  圖3.14創(chuàng)建粗加工操作 圖3.15切削區(qū)域選擇</p><p>  3.2.8 粗加工型芯</p><p>  粗加工型芯模擬仿真見下圖所示,參數設

80、定后點擊生成刀路仿真路徑如下圖3.16所示:</p><p>  3.2.9 創(chuàng)建側面精加工操作</p><p>  1、創(chuàng)建型腔銑操作,如下圖3.17所示:</p><p>  圖3.16仿真圖 圖3.17創(chuàng)建側壁精加工操作</p><p>  2、選擇切削區(qū)域,如下圖3.18所示:</p>&l

81、t;p>  圖3.18選擇加工區(qū)域</p><p>  3、點擊生成刀路,仿真圖如下圖3.19所示,檢查如下圖3.20所示:</p><p>  圖3.19側壁精加工仿真路徑 圖3.20余量檢查</p><p>  3.2.10 創(chuàng)建平面精加工操作</p><p>  1、創(chuàng)建平面銑,如下圖3.21所示:<

82、/p><p>  2、選擇切削區(qū)域,如下圖3.22所示:</p><p>  圖3.21創(chuàng)建平面精加工 圖3.22選擇加工平面</p><p>  3、點擊生成刀路,仿真圖如下圖3.23所示,檢查如下圖3.24所示:</p><p>  圖3.23平面精加工仿真圖 圖3.24余量檢

83、查圖</p><p>  3.2.11 后置處理</p><p>  單擊“操作導航器”按鈕,分別選擇程序1、2、3點擊后處理選擇FANUC機床,單位選擇公制/部件,如下圖3.25所示:</p><p>  圖3.25后處理選擇</p><p><b>  3.3 程序清單</b></p><p>

84、;  EM20 型腔粗加工銑程序如下 </p><p><b>  %</b></p><p>  G40 G17 G49 G90 G54</p><p>  G00 X0.0 Y0.0</p><p>  (刀具 EM20 D20.0 X

85、R0.0)</p><p>  G00 X-47.924 Y41.939 S0 M03</p><p>  G43 Z62. H00</p><p><b>  Z35.</b></p><p><b>  Z34.023</b></p><p>  G01 Z31.023

86、F250. M08</p><p>  X-44.184 Y41.606</p><p>  G02 X-39.814 Y40.152 I-.887 J-9.961</p><p>  X39.815 Y40.151 I39.814 J-40.152</p><p>  X44.185 Y41.605 I5.256 J-8.507</p

87、><p>  G00 Z34.023</p><p><b>  Z62.</b></p><p>  X47.924 Y-41.939</p><p><b>  Z35.</b></p><p><b>  Z34.023</b></p>

88、<p>  G01 X-45.138 Y-12.126</p><p>  X-45.15 Y-13.321</p><p><b>  Y-13.323</b></p><p>  X-45.138 Y-14.534</p><p><b>  Y-16.955</b></p>

89、;<p>  X-45.15 Y-18.165</p><p><b>  Y-18.168</b></p><p>  X-45.138 Y-19.377</p><p>  X-45.15 Y-20.589</p><p><b>  Y-20.601</b></p>

90、<p>  X-45.065 Y-21.805</p><p><b>  Y-31.486</b></p><p>  X-45.071 Y-31.644</p><p>  X-45.357 Y-31.64</p><p>  X-45.888 Y-31.596</p><p> 

91、 X-46.653 Y-31.506</p><p>  X-47.406 Y-31.342</p><p>  X-47.842 Y-31.23</p><p>  X-48.268 Y-31.09</p><p>  X-48.896 Y-30.844</p><p>  X-49.504 Y-30.561<

92、/p><p>  X-50.088 Y-30.235</p><p>  X-50.649 Y-29.861</p><p>  X-51.227 Y-29.432</p><p>  X-51.766 Y-28.958</p><p>  X-52.362 Y-28.341</p><p><

93、;b>  Y31.486</b></p><p>  X45.071 Y31.644</p><p>  X45.357 Y31.64</p><p>  X45.888 Y31.596</p><p>  X46.653 Y31.506</p><p>  X47.406 Y31.342</p

94、><p>  X47.842 Y31.23</p><p>  X48.268 Y31.09</p><p>  X48.896 Y30.844</p><p>  X49.504 Y30.561</p><p>  G03 X-7.786 Y-60.042 I-6.066 J-3.493</p><p

95、>  G02 X-53.222 Y-28.863 I7.786 J60.042</p><p>  G01 X-53.225 Y-28.95</p><p>  G03 X-50.39 Y-34.778 I6.997 J-.2</p><p>  G00 Z3.955</p><p><b>  Z62.</b>&

96、lt;/p><p>  X53.4 Y-34.705</p><p><b>  Z4.909</b></p><p><b>  Z3.955</b></p><p><b>  G01 Z.955</b></p><p>  X53.227 Y-28.9

97、5</p><p>  X53.224 Y-28.86</p><p>  G02 X7.786 Y-60.042 I-53.224 J28.86</p><p>  G03 X2.475 Y-63.756 I.9 J-6.942</p><p>  G00 Z3.955</p><p><b>  Z35.

98、</b></p><p>  X53.4 Y-34.705</p><p><b>  Z3.</b></p><p><b>  G01 Z0.0</b></p><p>  X53.229 Y-29.032</p><p>  X53.224 Y-28.86&

99、lt;/p><p>  G02 X7.785 Y-60.042 I-53.224 J28.86</p><p>  G03 X2.474 Y-63.756 I.9 J-6.942</p><p><b>  G00 Z3.</b></p><p><b>  Z3.955</b></p>

100、<p>  X-2.619 Y-63.491</p><p><b>  Z3.</b></p><p><b>  G01 Z0.0</b></p><p>  G03 X-7.785 Y-60.042 I-6.066 J-3.493</p><p>  G02 X-53.222 Y-2

101、8.863 I7.785 J60.042</p><p>  G01 X-53.227 Y-29.032</p><p>  G03 X-50.392 Y-34.86 I6.997 J-.2</p><p><b>  G00 Z3.</b></p><p><b>  Z35.</b></p

102、><p>  X-53.4 Y34.705</p><p><b>  Z3.</b></p><p><b>  G01 Z0.0</b></p><p>  X-53.229 Y29.032</p><p>  X-53.224 Y28.86</p><p

103、>  G02 X-7.785 Y60.042 I53.224 J-28.86</p><p>  G03 X-2.474 Y63.756 I-.9 J6.942</p><p><b>  G00 Z3.</b></p><p><b>  Z3.955</b></p><p>  X2.61

104、9 Y63.491</p><p><b>  Z3.</b></p><p><b>  G01 Z0.0</b></p><p>  G03 X7.785 Y60.042 I6.066 J3.493</p><p>  G02 X53.222 Y28.863 I-7.785 J-60.042&l

105、t;/p><p>  G01 X53.227 Y29.032</p><p>  G03 X50.392 Y34.86 I-6.997 J.2</p><p><b>  G00 Z62.</b></p><p><b>  M05</b></p><p><b>  

106、M09</b></p><p><b>  M30</b></p><p><b>  %</b></p><p>  (TOTAL Machine Time: 83.09 MIN)</p><p>  EM10 型芯側壁精加工操作程序如下 </p><

107、;p><b>  %</b></p><p>  G40 G17 G49 G90 G54</p><p>  G00 X0.0 Y0.0</p><p>  (刀具 EM10 D10.0 X R0.0)</p><p>  G00 X-29.703 Y32.461 S2500 M03</p><

108、p>  G43 Z62. H00</p><p><b>  Z35.</b></p><p><b>  Z34.8</b></p><p>  G01 Z31.8 F250. M08</p><p>  G03 X-23.688 Y33.465 I1.971 J6.717</p>

109、;<p>  G02 X-21.604 Y34.846 I23.688 J-33.465</p><p>  I21.604 J-34.846</p><p>  X-19.441 Y36.098 I21.604 J-34.846</p><p>  G03 X-15.806 Y41.463 I-3.319 J6.163</p><

110、p><b>  G00 Z34.8</b></p><p><b>  Z62.</b></p><p>  X-29.703 Y32.461</p><p><b>  Z34.8</b></p><p><b>  Z34.6</b></p

111、><p><b>  G01 Z31.6</b></p><p>  G03 X-23.688 Y33.465 I1.971 J6.717</p><p>  G02 X-21.604 Y34.846 I23.688 J-33.465</p><p>  I21.604 J-34.846</p><p&g

112、t;  X-19.441 Y36.098 I21.604 J-34.846</p><p>  G03 X-15.806 Y41.463 I-3.319 J6.163</p><p><b>  G00 Z34.6</b></p><p><b>  Z62.</b></p><p><b&g

113、t;  7</b></p><p>  G02 X-21.604 Y34.846 I23.688 J-33.465</p><p>  I21.604 J-34.846</p><p>  X-19.441 Y36.098 I21.604 J-34.846</p><p>  G03 X-15.806 Y41.463 I-3.31

114、9 J6.163</p><p><b>  G00 Z62.</b></p><p><b>  M05</b></p><p><b>  M09</b></p><p><b>  M30</b></p><p><b&

115、gt;  %</b></p><p>  (TOTAL Machine Time: 123.34 MIN)</p><p>  EM10 型芯平面精加工操作程序如下 </p><p><b>  %</b></p><p>  G40 G17 G49 G90 G54</p>

116、<p>  G00 X0.0 Y0.0</p><p>  (刀具 EM10 D10.0 X R0.0)</p><p>  G00 X32.606 Y24.846 S0 M03</p><p><b>  G43 </b></p><p>  G01 Y15.88</p><p> 

117、 G02 X-42.352 Y21.072 I-6.876 J3.465</p><p>  X-42.3 Y20.18 I-7.648 J-.891</p><p>  G01 Y15.88</p><p><b>  Y-15.88</b></p><p><b>  X-37.8</b><

118、;/p><p><b>  Y-20.075</b></p><p>  G03 X37.8 I37.8 J20.075</p><p>  X49.319 Y23.888</p><p>  G03 X-48.939 Y24.658 I-49.319 J-23.888</p><p>  X-49.

119、32 Y-23.887</p><p>  G03 X49.123 Y-24.29 I49.32 J23.887</p><p>  G01 X49.8 Y-22.896</p><p><b>  Y15.88</b></p><p><b>  G00 Z62.</b></p>&

120、lt;p><b>  M05</b></p><p><b>  M09</b></p><p><b>  M30</b></p><p><b>  %</b></p><p>  (TOTAL Machine Time: 4.47 MIN<

121、;/p><p><b>  第四章 結束語</b></p><p><b>  4.1 總結</b></p><p>  通過這幾個月的努力,畢業(yè)設計到此已經完成。本副模具主要圍繞斜插座而設計的一個可以完成全自動生產的模具,其中主要包括了對塑件的分析、成型零件的設計、澆注系統(tǒng)的設計、推出系統(tǒng)的設計以及模具總體結構的設計等。&l

122、t;/p><p>  在此次模具設計中我遇到了很多的問題。開始拿到零件圖就紙我以為很簡單,但后來通過分析、比對,卻有一個以前沒碰到過的問題,零件上有斜管,這意味著要斜推,這事以前學習中從沒碰到過的。但后來在張國新張老師的建議下又有了自己的想法,就是將平推板做成梯形推板,將頂桿的單項里轉換成斜推力,完成自動生產化。應為這機構以前沒碰到過再設計制造中存在著許多問題,不過在張老師的精心指導下,都一一的作了修改。</p

123、><p>  通過這副模具的設計,我經歷了許多也學到了許多,雖然有時感覺很累,但也很開心,很興奮,因為再設計中能有自己的創(chuàng)新點,并能設計出來給老師同學看,能得到老師同學的肯定,這是很開心的。在此很感謝張老師以及幫助我的同學們,謝謝你們!</p><p><b>  4.2 創(chuàng)新點</b></p><p>  本次畢業(yè)設計突出的特點是斜插座那邊的成形

124、和塑件的脫模機構。通過梯形推板的推出機構和雙分型面的配合使用,保證了塑件可以在注塑機的推桿作用下可以自動脫模。減少了人力和生產周期。</p><p><b>  致謝</b></p><p>  本設計的選題、方案的確定以及最后的完成都是在導師張國新張老師的細心指導下進行的。在設計過程中每次遇到問題時張老師都會不辭辛苦的講解才使得我的設計順利的進行。從設計的選題到設計

125、方案確定再到最后設計的修改的整個過程中,花費了張老師很多寶貴時間和精力,再次向張老師表示衷心的感謝!</p><p>  最后還要感謝在設計中幫過我的同學們,是你們在平時設計中和我一起探討問題,并能指出我設計上的錯誤,使我能及時的發(fā)現問題把設計順利的進行下去,沒有你們的幫助我也不可能這樣順利的完成此次畢業(yè)設計,在此表示深深的謝意。</p><p><b>  參考文獻</b

126、></p><p>  [1]屈華昌. 塑料成型工藝與模具設計[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4</p><p>  [2]張中元. 塑料注射模具設計—入門到精通[Z].北京:航空工業(yè)出版社,2003.7</p><p>  [3]史鐵梁.模具設計指導[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p><p>  [4]張榮清.模具制造工藝[

127、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p><p>  [5]伍先明.塑料模具設計指導[M].北京:國防教育出版社.2006</p><p>  [6]馬金駿.塑料模具設計[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p><p>  [7]楊占堯.塑料模具課程設計[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1</p><p>  [8]楊占堯.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