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元團體與三元團體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3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六章 團體與組織,,團體的類型,團體(group)是一群與他人發(fā)生互動、共享目標與規(guī)範,並且主觀上意識到「我類」感之所有個體的集合。,某些集合並非嚴格意義下的團體,而只是社會類屬(social categories,如青少年或卡車司機),或觀眾(audiences,觀看同一部電影的人們)。,雙元團體與三元團體:團體規(guī)模之效應,雙元團體(dyad)是由兩個人所組成的團體;三元團體(triad)則是由三個人所組成。德國社會學家齊美爾(

2、Georg Simmel, 1858-1918)所檢視,並發(fā)現(xiàn)其對團體行為具有關鍵性的影響,三元團體的分裂(triadic segregation),即齊美爾所謂的三元逐漸分裂為一組配對與一個落單者之趨勢。一個三元團體,傾向分裂為落單者及與之對抗的雙元結(jié)盟——即形成二對一的狀況。接著,孤立者又擁有了與雙元中的一員形成新結(jié)盟的機會,這就是齊美爾所提到,在鷸蚌之外第三者的「漁翁得利」(tertius gaudens)社會優(yōu)勢。,三元團體裡的

3、互動,經(jīng)常是以二對一告終。你可能在自己的對話經(jīng)驗裡,已注意到這個結(jié)盟原則。三元團體是個不穩(wěn)定的社會團體,而雙元團體則相對穩(wěn)定。,齊美爾發(fā)現(xiàn)了團體規(guī)模效應(group size effects)——即團體人數(shù)對團體行為所造成的效應,一種獨立于團體成員本身個性特質(zhì)的影響因素。,初級與次級團體,芝加哥大學社會學家?guī)炖–harles Horton Cooley, 1864-1929)曾提出所謂的「初級團體」(primary group)概

4、念——即以親密的、面對面的互動,以及相對長期相處關係為基礎的團體。庫利認為,家庭與早期同儕團體,即屬一種初級團體。,初級團體對個人的人格或自我認同具有強烈影響。家庭對個人的效應自是不可言喻,而同儕壓力在學生心中也極具份量;街頭幫派便是一種初級團體,其對於個體的影響相當顯著。事實上,幫派成員之間認定彼此為一個家庭;監(jiān)獄中的獄友也常常成為某個幫派的成員。初級團體往往也會根據(jù)彼此種族的相似性而形成,原因可能是形成如此的初級團體,對個人的生存有

5、所幫助。,次級團體(secondary group)相對於初級團體,成員人數(shù)較多、親密性較低、持續(xù)時間也較短。次級團體對人們的情感生活,較不具顯著影響。次級團體包括所有同校的學生、所有的鄰居、所有待在相同企業(yè)裡的人們等。,初級與次級團體所滿足的是不同需求。初級團體為人們帶來親密感、陪伴與情感支持。這些都是情意需求(expressive needs),或稱社會情感需求(socioemotional needs)。家庭與朋友能分享、擴展你的

6、好運道;在你誤入歧途時拯救你;在你生活不順遂時鼓舞你。家庭與朋友群體對人們的宗教參與與政治參與,有驚人影響(Wuthnow, 1994),次級團體則滿足了工具需求(instrumental needs),或稱任務導向需求(task-oriented needs)。運動團隊之形成是為了樂趣與試圖贏得比賽;政治團體之形成是為了籌募基金與試圖影響政府正常;企業(yè)之形成是為了獲利與謀生。初級與次級團體真正的區(qū)分在於:參與者對團體內(nèi)成員的親密度如何

7、,彼此之間是否對團體持續(xù)依賴、是否有所認同等。,參考團體,參考團體(reference group)則是我們所參考的團體。我們以該團體的標準,來衡量自己的價值、態(tài)度與行為,無論屬於或不屬於該團體(Merton and Rossi, 1950)。參考團體是角色模型的概化版。事實上,參考團體並非真正的「團體」,也可能是可以與之互動的個體。,認同參考團體,對人們的自我評價與自尊心具有強烈影響。在校園全面廢除種族隔離制度前,黑人學校對黑人學生的

8、自我評價產(chǎn)生負面影響,而廢除種族隔離制度則能提高黑人兒童的自尊心(Clark and Clark, 1947)。另方面,Clark and Clark 的研究顯示在全黑人學校的黑人小孩更喜歡玩白人形象的洋娃娃。這個結(jié)果顯示部分黑人小孩的確具有更負面的自我評價,甚至自我拒絕。,內(nèi)團體與外團體,當團體形成一種「我群」感時,就必然有一互補而視其他團體為「他類」的感覺。這種區(qū)別,一般會稱作內(nèi)團體(in-groups)與外團體(out-group

9、s)。此概念最初是由早期社會學理論家湯瑪士W. I. Thomas(1931)所提出。,歸因理論(attribution theory),是我們對他人個性進行歸因,如將某個他人的性格歸納屬於某種類型。這與你所屬的內(nèi)團體與外團體有關。,Thomas F. Pettigrew:人們通常會根據(jù)他人是否為內(nèi)團體成員,而扭曲自己對對方行為動機與能力的認知。這種認知誤差稱為歸因謬誤(attribution error),指人們因?qū)凫赌撤N特定團體(如

10、種族),而導致其行為被誤解的錯誤。歸因謬誤總是傾向?qū)?nèi)團體有利。若其他條件保持恒定,我們會正面對待內(nèi)團體成員,且負面對待外團體的他者,當旁觀者觀察到外團體成員表現(xiàn)出某種不當行為時,行為者即會被歸因為「具該行為的傾向」?!竷A向」指的是,人的某種「真實天性」或「內(nèi)在本性」,通常被認為是基因使然。,當同樣的行為,是由內(nèi)團體成員所表現(xiàn)時,一般的認知便會變成:此不當行為是基於當時情境,而非該內(nèi)團體成員的傾向,若一名外團體成員表現(xiàn)傑出,此行為往往

11、被歸因為特殊情形,且該成員會被視為「例外」。若由內(nèi)團體成員表現(xiàn)出相同的傑出行為,則會給予人格高尚的評價。,社會網(wǎng)絡,社會網(wǎng)絡(social network)即一組存在於個人之間或社會單位(如科層組織或整個國家)之間的連結(jié)關係(Aldrich And Ruef, 2006; Centeno and Hargittai, 2003; Mizruchi, 1992)。任何一個個體可能都會同時屬於好幾個不同的社會網(wǎng)路。,阿什(Asch)從眾

12、實驗,社會壓力對我們影響之強大,足以使我們做出令自己不舒服的行為。社會影響真能大得令我們不相信自己的直覺,能強大到讓我們對於客觀實際發(fā)生的事實產(chǎn)生錯誤的知覺。在阿什從眾實驗中(Asch conformity experiment),阿什指出,即便是最簡單的客觀事實,也無法在受到團體扭曲影響的壓力下,堅信到底(Asch, 1951, 1955)。,米爾格倫(Milgram)服從研究,假設一個權威形象要求人們服從(這是從眾類型的一種),且該

13、任務在道德上是不被允許從而令受試者感覺應受譴責時,會有什麼結(jié)果呢?米爾格倫(Stanley Milgram,1974)自1960年進行至1973年的服從研究,給了我們令人心寒的答案。,艾希曼與我們有何不同?政治理論家漢娜·厄蘭(Hannah Arendt)在其著作《耶路撒冷的艾希曼》(Eichman in Jerusalem,1963)中指出,大規(guī)模的罪惡事實上是平庸的。這並非怪物的作為,而不過是文明化過程的意外。厄蘭認為,真

14、正的壞蛋其實存在於我們自身。,團體思想,1.認定目標為無懈可擊的幻覺。即在團體裡出現(xiàn)類似「在這樣聰明的團隊,這樣的國家裡,怎麼會有失敗計畫?」的想法。2.對於計畫中敵對團體,賦予錯誤的負面印象。,團體思想,不鼓勵異議的存在。一旦團體思想成立,異議便等同於不忠誠,這將導致持異議者不敢發(fā)聲。4. 全體同意的幻覺。在事後檢討時,總有團體思想的犧牲者自認當時有所保留,然而在決策的當下,卻往往瀰漫一種團體全數(shù)同意的感受。,風險轉(zhuǎn)嫁,Jame

15、s Stoner(1961)的研究。給受試者一些風險情境的敘述,如人在找工作時,須在穩(wěn)定工作與具有潛在利益卻具一定風險的選項之間做出選擇。而受試者會被詢問,此人應該冒多大的風險才合適。發(fā)現(xiàn)當團體進入開放討論後,團體會比討論前更偏好大的風險。,正式組織,正式組織(formal organization)是一個高度組織化、可完成複雜任務、並且有效率達到目標的大型次級團體。,組織傾向維持恒定不變,但它仍會對所處的外部社會環(huán)境有所回應(Dima

16、ggio and Powell, 1991)。在回應來自社會的變化時,組織經(jīng)常承受壓力,並以融合新的工作模式與新的信念加以因應,從而能夠成為社會結(jié)構變化的一部分。,組織的類型,規(guī)範性組織(normative organization),是一種人們?yōu)榱俗陨碚J為有價值的目標而參與的團體。他們從中獲得個人滿足,但並不在組織中獲得金錢的回饋。,組織的類型,強迫性組織高壓性組織(coercive organization)則以其成員並非出於自願為

17、特徵。Erving Goffman將高壓性組織強迫性組織描述為全控機構。全控機構(total institution)是一個完全與外部社會切斷關聯(lián)的組織,人們在此成為被徹底社會控制的對象。,組織的類型,第三種組織類型是實用性組織(utilitarian organization),這是一種大型組織。組織目標可能是盈利的,也可能是非盈利,人們參與其中為了特定目的,如金錢的回饋。創(chuàng)造利潤(於營利組織中) 或涉及受雇者薪水、工資問題(在營利

18、或非營利組織裡)的商業(yè)組織,都包括在內(nèi)。,科層組織,韋伯(Max Weber, 1947/1925)分析了科層組織的經(jīng)典特徵。這些特徵呈現(xiàn)他所謂的科層組織的理念型(ideal type bureaucracy)。理念型是一種模型,本身很少出現(xiàn)於現(xiàn)實中,而是用於定義一個社會形式的標準特徵。,科層組織,科層組織的特徵包括: 高度的勞力區(qū)隔與專業(yè)化。此標準的主要概念,體現(xiàn)在專業(yè)人員的重要性。,科層組織,權威層級。在科層組織中,各個位置是以層

19、級的原則被安排,每個位置都被更高的一層位置所監(jiān)督。,科層組織,成文的法規(guī)??茖咏M織中所有活動,都由一套精細的規(guī)則與程序所控制。這些規(guī)則從最理想的假設出發(fā)而制定,用以處理幾乎所有可能發(fā)生的狀況與問題,科層組織,非個人關係。(理想的)科層組織中所進行的社會互動,被假定是根據(jù)工具性(instrumental)標準而互動的,如依據(jù)組織規(guī)則便是;而非基於情感需求(expressive needs),如彼此吸引、欣賞或厭惡等。這是企圖客觀地將個人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