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孟子三章知識點 孟子三章知識點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翻譯 翻譯:一座方圓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圓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圍起來攻打它,卻不能取勝。采用四面包圍的方式攻城,必定有得到有利作戰(zhàn)的天氣時令了;可是不能取勝,這是因為有利作戰(zhàn)的天氣時令比不上有利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啊。城墻并不是不高啊,護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裝備也并不是不精良,糧食供給也并不是不充足,但是守城一方還是棄城而逃,這是因為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再好,也比不上人心一致、內部
2、團結。所以說,使人們定居下來,不能靠疆域的邊界,鞏固國防不能靠山河的險要,震懾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銳利。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幫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幫助他的人就少。助他的人少到了極點,內外親屬也會背叛他;幫助他的人多到極點,天下的人都會歸順他。憑著天下人都歸順他的條件,去攻打那連親人都反對他的寡助之君,所以, 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戰(zhàn)則已,戰(zhàn)就一定勝利。二、 二、內容理解: 內容理解:1、本文是一篇議論文,請找出中心論點
3、。論點: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提出三個概念:天時、地利、人和,并將這三者加以比較,層層推進。用兩個“不如”強調了“人和”的重要性。三者之間的比較,實質上是重在前者與后者的比較,強調指出各種客觀及諸多因素在戰(zhàn)爭的攻與守中都比不上人的主觀條件及“人和”的因素,決定戰(zhàn)爭勝負的是人而不是物。2、文章開頭兩句的作用?該論點采用了什么修辭?① 開宗明義。擺出觀點,提挈全文,指明“人和”是克敵制勝的首要條件。② 頂真。上句的“地利”是下句的
4、開頭,使句子環(huán)環(huán)相扣,引人入勝。 3、討論:“三里之城——不如地利也”屬于什么論證方法?擺出了什么論據(jù)?有何作用?① 舉例論證。② 論據(jù)內容:圍攻一座小城但不能取勝。③ 論證了中心論點的前半部分內容:“天時不如地利” ,強調了“地利”重要性。 4、 “城非不高也——地利不如人和也”本段屬于什么論證方法?擺出了什么論據(jù)?有何作用?① 舉例論證。② 論據(jù)內容:城高池深、兵利革堅、米粟充足但棄城而逃。③ 論證中心論點的后半部分內容:“地利不如
5、人和” ,突出人和的重要性 。5、 “城非~池非~兵革非不~米粟非不~”該句運用什么句式?有什么表達效果?① 四個并列的雙重否定排比句。該句從多個方面強調守城一方占盡地利,但結果卻棄城而逃,從而有力證明了“人和”的重要。②起肯定、加強語言氣勢的作用,整齊的句式,使得文章氣勢奔放,具有很強的說服力。6、域民不以~固國不以~威力天下不以~”該句運用什么修辭?什么論證方法?有什么作用?①三個并列的排比否定句。②道理論證。③ 側重于治國來表述,
6、起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從反面強調“人和”的重要性。7、文章是怎樣論證中心論點的?開篇提出中心論點“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然后從進攻一方舉例論證“天時不如地利”,再從防守一方舉例論證“地利不如人和”,最后得出治國的道理: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8、文章第 4 段運用什么句式?有什么效果?運用排比句,再次強調。運用對比手法,把“得道者”與“失道者”的后果進行對比,點明文章主旨。9、 “道”是什么?它和“人和”有何關系?“道”即指仁
7、政。 “得道”就是施行仁政。施行仁政則“多助” , “多助”則“天下順之” ,這就是“人和” ,即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擁護。10、本篇主要是談戰(zhàn)爭呢,還是談政治呢? 本篇主要是談政治,是借戰(zhàn)爭談政治。孟子借談戰(zhàn)爭的取勝條件以闡明他的政治主張,他主張國君要有仁德,施行仁政(“得道” ) ,這樣才能“多助” ,眾人才會歸順,而“天下順之” , “戰(zhàn)必勝矣” ,國家才能治理好。11、在現(xiàn)代生活中,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仍然有其普遍意義,請結合你
8、的生活,談談對“道”的理解。① 以國家外交而言, “道”指國家之間和平共處,互不侵犯;② 以國家內部而言, “道”指愛民,為百姓著想;③ 以個人而言, “道”指與人為善,仁義道德。三、主旨 主旨:這篇課文就論述了戰(zhàn)爭中民心向背的問題,指出民心所向,是戰(zhàn)爭勝負的主要因素,突出“人和”在戰(zhàn)爭勝負中的決定性作用,體現(xiàn)了孟子的“仁政”思想。四、習題 習題:7、文中所論述的決定戰(zhàn)爭勝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_人和 人和 從中可以反映孟子_民貴君輕 民貴
9、君輕_的政治思想。8、全文論述的中心論點句是 天時不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天時不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作者圍繞它展開論述,其意圖是借論戰(zhàn)來闡明實行“仁政”的重要性 實行“仁政”的重要性。9、用《兩章》中的原句回答:美國失去了聯(lián)合國人權委員會的席位,這件事情證明了借“人權”干涉別國內政是不得人心的,也證明了孟子說的“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合乎科學論斷的。10、 “戰(zhàn)必勝”的根本原因是(原文)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
10、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富貴不能淫 富貴不能淫一、翻譯 翻譯:景春說:“公孫衍和張儀難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嗎?發(fā)起怒來,諸侯們都會害怕;安靜下來,天下就會平安無事。 ”孟子說:“這個怎么能夠叫大丈夫呢?你沒有學過禮嗎?男子舉行加冠禮的時候,父親給予訓導; 女子出嫁的時候,母親給予訓導,送她到門口,告誡她說:‘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謹慎,不要違背你的丈夫!’以順從為原則的,是妾婦之道。至于大丈夫,則應該住在天下最寬廣的住宅里,站
11、在天下最正確的位置上,走著天下最光明的大道。得志的時候,便與老百姓一同前進;不得志的時候,便獨自堅持自己的原則。不受富貴誘惑,不為貧賤動搖,不為武力屈服,這才叫大丈夫。 ”二、 二、內容理解: 內容理解:1、景春對于“大丈夫”的觀點和理由是什么?觀點: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理由: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 (樹靶子)2、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什么?孟子認為公孫衍、張儀之流靠搖唇鼓舌、曲意順從諸侯的意思往上爬,沒有仁義道德的原則,因
12、他們雖然出身卑微,經歷了苦難的磨練,但都被提拔任用,做出了一番不平凡的事業(yè)。舉例論證,為下文論證奠定基礎,引出論點,為論點提供充足的事實依據(jù),使文章富有氣勢,增強說服力。3.作者認為人要成才必須經歷哪幾方面磨難?思想(苦其心志)生活(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為(行拂亂其所為)4. 孟子認為,一個國家要想避免“亡”的命運,必須具備哪些條件?(1)內有法家拂士;(2)外有敵國外患。6.文章思路:《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全文共四段,分三
13、部分。第一部分 第 1 段:列舉古代六位圣君賢臣起于微賤的事例。 (舉例論證)這些事例暗示:逆境對造就人才的重大作用。第 2 段:歸納概括第一段的事例。說明困境能造就人才的道理。 (道理論證)第二部分 第 3 段:從個人和國家的角度進一步闡述上述結論。 (正反論證) 第三部分 第 4 段:點明中心論點:生于憂患,死于安樂。7.文中孟子主要講了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造就人才,二是治理國家;提出的論點是: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用現(xiàn)在的話講就是
14、,憂患可以使人和國家生存發(fā)展,安逸享樂可以使人和國家萎靡滅亡。8、文章第二段的論證思路試什么?文段先從個人角度正面論證“生于憂患”再從國家角度反面論證“死于安樂” ,最后得出“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觀點。9.試舉一個例子證明“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這一觀點。(1)吳王夫差,即位當年遵從父王闔閭的遺訓 ,與伍子胥操演軍隊,以圖復仇。不久打敗越國,并一度取代晉國奪得霸主地位。后來沉迷美色,驕奢淫逸,最終兵敗自 X。(2)后唐莊宗李存勖,初登
15、基時為報父仇,勵精圖治,終于手刃敵酋。一時間威風八面,不可一世,“舉天下之豪杰,未有與之抗者” 。可這位大英雄卻耽于逸豫,寵信伶人 ,最后只落得個國破家亡、死于非命的下場。 10.學習了《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你有哪些啟示?(1)困境能造就人才(2)人生的道路不平坦,艱難困苦和挫折能使意志堅強的人成長起來.(3)苦難不可怕,能在困難中成長起來才能有所成就,我想安樂的環(huán)境不一定就比苦難的強 (4)我們在生活中要有憂患意識。現(xiàn)代生活日益
16、激烈,在實現(xiàn)個人價值,完成民族大業(yè)的過程中,尤其需要有憂患意識,居安思危,努力奮斗,才能有所作為. 11.在本文中,孟子提出了怎樣的人才觀?怎么理解這一人才觀?你的人才觀是什么?他認為人才要在困境中磨練造就。 優(yōu)越的條件容易消磨人的意志,腐蝕人的健康肌體,使人喪失成功的上進心;而艱苦的環(huán)境,坎坷的道路,卻能磨練人的意志,增長人的上進心。美國劇作家帕特里克說的“痛苦使人思索,思索使人明智,智慧使人生命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上冊期中復習知識點匯總
- 八年級歷史上冊知識點梳理匯總部編版歷史八年級下冊知識點
- 八年級下冊語文知識點梳理八年級下冊數(shù)學知識點梳理圖
- 八年級歷史上冊知識點梳理匯總部編版歷史八年級下冊知識點
- 部編版八年級上冊地理知識點
- 部編版八年級上冊物理知識點總結
- 八年級語文上冊知識點
- 八年級下冊語文知識點梳理八年級下冊數(shù)學知識點梳理圖
- 部編版南京某校八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第1課《孟子》三章教案(含3課時).doc
- 部編版南京某校八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第1課《孟子》三章教案+課件(含3課時)
- 部編版八年級語文第三單元知識梳理及試題
- 最新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下冊期末復習知識點
- 八年級上冊地理知識點梳理
- 滬科版八年級上冊物理知識點梳理填空版
- 八年級物理第三章知識點匯總
- 八年級上冊第三章--生命活動的調節(jié)知識點
- 八年級上冊物理人教版第三章知識點總結
- 八年級上冊第三章生命活動的調節(jié)知識點
- 2019年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知識點歸納
- 最新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知識點梳理填空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