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免疫球蛋白結合分子(Ig-binding proteins,IBP)是一類表達于細菌表面的能與宿主免疫球蛋白特定部位結合的蛋白,能調節(jié)宿主對細菌的免疫反應,是細菌重要致病因子之一。研究最多的IBP主要有3種:金黃色葡萄球菌蛋白A(Staphylococcal proteinA,SpA)、鏈球菌(C和G群)蛋白G (Streptococcal protein GSpG) 和部分大消化鏈球菌表面的蛋白L (Peptostreptococcu
2、s magnus protein L,PpL)。這三種IBP分子的胞外部分均含由若干重復的序列高度同源的Ig結合結構域。在Ig結合特性上,這三種分子均具有各自的特點和局限。因此,通過對這三種分子進行重組,獲得具有新的結合活性的重組IBP分子,已成為IBP研究的方向之一。 在以前的研究中,我們將SpA和PpL的單個Ig結合結構域DNA片段隨機拼接,再應用噬菌體展示技術將這些拼接后的分子表達于噬菌體表面,構建了SpA和PpL的單結
3、構域隨機組合分子噬菌體展示文庫。以人Ig(包括IgG、IgA、IgM及IgE)為誘餌對文庫進行親和篩選,得到了一類篩選后文庫中的優(yōu)勢克隆,即由PpL的B3結構域與SpA的D、A、B、C結構域(主要為D)間隔排列組成的新型進化IBP形式(MDPL-MDPA)n。由于VH3重鏈和K輕鏈在IgG、IgA、IgM及IgE上均有分布,因此,我們推斷,B3結構域和D結構域的間隔排列使該類分子具有對Ig的VH3重鏈和K輕鏈的雙位點結合,從而使親和力明
4、顯提高而成為優(yōu)勢克隆。為驗證我們提出的這一推斷,本課題以LD3和LD5作為(MDPL-MDPA)n結構形式的代表分子,對LD3/5分子對各類Ig和Ig片斷及scFv進行結合和競爭實驗,同時比較LD3/5與SpA和PpL的差異,并應用SPR技術對LD3/5結合各類Ig的動力學和親和性進行研究,證實了進化免疫球蛋白結合分子LD3/5具有對V<,H>3和V<,κ>的雙位點協(xié)同結合特性。 一、(MDPL-MDPA)n分子的結合特性的定
5、性和定量研究 本課題以LD3和LD5作為(MDPL-MDPA)n的代表性分子,首先對LD3/5進行原核表達和純化。SpA和4L(由四個 PpL的B3結構域組成)作為LD3/5的來源蛋白,用作結合特性的對照和競爭實驗時的競爭物。 人IgG以木瓜蛋白酶切獲得Fab、Fc,對Fab、Fc及IgG、IgM、IgA及LD5蚩白進行生物素標記。三種scFv的表達質粒由荷蘭Sanquil實驗室Dr.Jan Voorberg提供,將
6、質粒轉化TG1進行誘導表達。 以相同量的LD3、LD5、4L、SpA包板,用生物素標記的IgG、IgM、IgA及Fab、Fc分別進行結合EIASA。結果表明,對IgG的結合性,SpA>LD5<'-> LD3>4-L;對Fc的結合性,SpA>LD5>LD3,4L不結合;而對 IgM、IgA 和Fab的結合性則呈現(xiàn)一致的趨勢,即LD5>LD3>4L>SpA。由于IgM、Ign和Fab抗體結構的共同特點是都具有V<,H>3重鏈和κ輕
7、鏈,而均沒有可以與IBP分子結合的Fc段,因此可以看出,LD3/5相對于SpA和4L的結合優(yōu)勢表現(xiàn)在與含有V<,H>3和V<,κ>位點的Fab的結合上,而對IgG-Fc的親和性并無增高。這一結果支持我們的推斷即 LD3/5具有對Ig的V<,H>3和V<,κ>的雙位點結合特性,但由于以上的IgM、IgA和Fab均為血清多克隆組成,含有多種V<,H>基因和輕鏈型別的組合,因此這一結果不能成為V<,H>3和V<,κ>的雙位點結合的直接證據。通
8、過Western Blot和Dot Blot的方法對EILSA的結果進行了驗證。在Western Blot中,以相同量的LD3、LD5、4L、SpA進行SDS-PAGE,轉膜后與生物素標記的各種Ig結合,發(fā)現(xiàn)對LD3、LD5、4L、SpA對IgG、Fab、Fc的結合強弱關系與ELISA一致,而在對IgM、IgA的結合上,LD3/5的結合優(yōu)勢不明顯,可能由于SDS-PAGE電泳過程和膜固相化改變了蛋白的構象,使LD3/5的結合特性受影響。
9、在Dot Blot實驗中,以相同量的LD3、LD5、4L、SpA及BSA點膜,與生物素標記的各種Ig結合。結果與Western Blot相似。 基因工程scFv抗體具有單一的VH基因和輕鏈型別的組合,我們獲得了三種scFv抗體,KM36 (V<,H>3-V<,λ>3)、KM38(V<,H>3-V<,κ>Ⅰ)和KM41(V<,H>1-V<,κ>Ⅲ),用這三種scFv抗體包板,與生物素標記的LD5結合,結果顯示LD5對這三種scF
10、v的親和性KM38>KM41>KM36。用這三種scFv抗體以生物素標記的LD5進行Western Blot檢測,得到與ELISA同樣的結果。該結果為LD3/5分子對V<,H>3和V<,κ>雙位點結合特性提供了直接證據。 我們應用SPR技術對LD3、LD5、4L、SpA與Ig結合的動力學和親和力進行了定量分析,測定了LD3/5及4L、SpA對各種Ig分子的結合率常數(shù)k<,a>,解離率常數(shù)k<,d>及平衡解離常數(shù)K<,D>,本實
11、驗在復旦大學遺傳所使用 Biacore3000儀器進行。以IgG、IgM、IgA分別標記芯片,與LD3、LD5、4L、SpA分別結合,BIAevaluation 3.0軟件分析結果,從得到的K<,D>看出,LD3/5對IgM和IrA的親和性較4L高出1到8倍,較SpA則優(yōu)勢更明顯。且對IgM比對IgA的結合優(yōu)勢更為明顯,與ELISA結果一致。該結果對LD3/5的結合特性分析提供了定量的支持。 二、LD3/5、4L、SpA結合各
12、類Ig分子的競爭抑制實驗 結合實驗的結果說明LD3/5分子與4L和SpA相比,具有對Ig-Fab的高親和性。而這種現(xiàn)象可有兩種解釋,一是LD3/5對V<,H>3和V<,κ>兩個位點結合的單純相加效應,這種效應的結合應該能被4L和SpA的聯(lián)合所有效的抑制;另一種解釋,即本課題所提出的科學推斷,LD3/5分子具有對V<,H>3和V<,κ>的雙位點結合協(xié)同增強機制,從而使LD3/5對Ig-Fab的親和性明顯提高,而4L和SpA聯(lián)合不
13、能有效的抑制這種協(xié)同作用。因此,進行競爭性結合實驗,是本課題驗證LD3/5 對 V<,H>3和V<,κ>雙位點結合的關鍵所在。 競爭抑制實驗以兩種方案進行,分別是以IBP分子包板和以Ig分子包板。在第一種方案中,以生物素標記的Ig和各種抑制蛋白(4L、LD3、LD5、SpA、4L+SpA)先作用,再移入4L、LD3、LD5、SpA包被條排孔反應;另一種方案則用lg分子包板,同時加入生物素標記的LD5和各種抑制蛋白反應。這兩種競
14、爭實驗的結果均表明,LD3/5能有效的抑制4L對IgM、IgA、IgG-Fab的結合和SpA對IgG和Fc的結合,LD3/5能100%的抑制自身對IgM、IgA、IgG-Fab的結合,而更為重要的是,4L和4L+SpA在與LD3/5相同的濃度下只能抑制 50%-60%的LD3/5對IgM、IgA、IgG-Fab的結合,且繼續(xù)升高4L和4L+SpA的濃度,抑制百分比無明顯變化。這一結果有力的說明了LD3/5對IgM、IgA、IgG-Fab
15、的V<,H>3和V<,κ>的雙位點結合協(xié)同作用。 在LD5結合scFv的競爭抑制實驗中,雖然LD5對KM38的親和性較KM36和KM41高,但LD5對KM38的結合卻能有效地被4L及4L+SpA抑制。我們認為,由于基因工程scFv的V<,H>和V<,L>區(qū)是以連接肽相連,其V<,H>-V<,L>異二聚體的構象與天然Ig不同,使LD3/5對V<,H>3和V<,κ>的雙位點結合不能有效實現(xiàn)。這也說明了雙位點結合對抗體構象的嚴格要求
16、。 結論:本課題應用ELISA、Western Blot、Dot Blot和SPR等方法證實了新型進化免疫球蛋白結合分子LD3/5具有對IgG-Fab、IgM和IgA明顯提高的親和性,并且首次證實了由PpL的B3結構域和SpA的D結構域間隔重組的LD3/5分子具有對V<,H>3和V<,κ>的雙位點協(xié)同結合特性。這類分子在免疫抗體檢測方面具有應用前景,將提高對IgM、IgA的檢測敏感性,有助于HIV、HCV等重大傳染病的早期診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日本血吸蟲免疫球蛋白結合蛋白質組的研究.pdf
- 噬菌體展示免疫球蛋白結合分子單結構域隨機組合文庫的構建及體外分子進化.pdf
- 免疫球蛋白結合分子定點隨機突變組合噬菌體展示文庫的構建.pdf
- 免疫球蛋白
- 噬菌體展示技術對免疫球蛋白結合分子結構與功能的系列研究.pdf
- 豬免疫球蛋白a
- 免疫球蛋白課件
- 體液免疫球蛋白測定
- 免費乙肝免疫球蛋白
- 免疫球蛋白a檢測三
- 免疫球蛋白、白蛋白、載脂蛋白和鈣結合蛋白與膽系結石的關系.pdf
- 細胞與分子免疫學研究生免疫球蛋白
- 抗d免疫球蛋白
- 免疫球蛋白 ppt課件
- 人和羊IgG誘導細菌免疫球蛋白結合分子單結構域隨機組合噬菌體文庫不同的體外進化結果.pdf
- 豬血清免疫球蛋白制備及免疫球蛋白對仔豬腹瀉的影響.pdf
- 免疫球蛋白復習題
- 免疫球蛋白基因超家族
- 免疫球蛋白檢測ppt課件
- 7979.牙鲆多聚免疫球蛋白受體與黏膜免疫球蛋白免疫應答動態(tài)分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