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與藝術批評雜志》與美國分析美學.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24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分析哲學誕生于歐洲,卻在美國這片原本以實用主義哲學為基礎的土地上開花結果,以分析哲學的方法進行美學研究的流派,即分析美學,成為美國的主流學派;二戰(zhàn)后,美學研究的地域中心實現了從歐洲大陸到美洲、從德國到美國的大轉移,從此美國成為西方美學研究的地域中心;美國美學協會及其主辦刊物《美學與藝術批評雜志》(為簡便起見,下文以簡稱《雜志》代替《美學與藝術批評雜志》全名)的相繼誕生,對美國美學發(fā)展產生了重要影響。分析美學在美國不僅發(fā)展成為相對獨立的美

2、學形態(tài),而且產生了世界性影響。
   追根溯源,美國分析美學的形成、發(fā)展、演變都離不開以下三個因素的相互作用。首先,從思想資源來說,美國分析美學除了受到分析哲學思想的影響,也受到美國本土的實用主義哲學的影響。其次,從方法論層面看,分析哲學的方法論屬于分析美學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構成了分析美學的主要支柱,為分析美學對傳統(tǒng)美學的批判、自身的理論建構以及后來的發(fā)展確立了理論根據。第三,美國美學協會成為美國美學學科體制化的代表,該學會主

3、辦刊物《雜志》成為美國美學的權威刊物,《雜志》不僅見證了分析美學發(fā)展為美國主流美學的歷程,同時引領著美國美學學科的發(fā)展。美國美學協會與《美學與藝術批評雜志》是美國美學體制化的核心要素,以這個核心要素為支撐,以分析哲學與實用主義的思想資源依托,以及美國分析美學基于客觀藝術實踐,以清除傳統(tǒng)的形而上學為契機,以藝術實踐的劇烈變革為中心,美國美學研究掀起了一場理論革命,反本質主義與本質主義、藝術可否定義的討論成為美國當代分析美學的核心命題。

4、r>   在藝術的急劇變革中,解決藝術哲學中的一系列重大課題成為美國分析美學的緊迫任務,作為美國美學體制化代表的《雜志》與美國美學協會,在美學研究的方法論以及學科發(fā)展所發(fā)揮的主導作用變得越來越重要。本文以豐富的第一手英文文獻為依托,以《雜志》為窗口,以藝術定義為線索,探索美國分析美學的歷史發(fā)展和未來走向。
   自20世紀20年代的達達主義運動以來,先鋒派藝術的打破了傳統(tǒng)上藝術僅靠“好眼力”就能解決的藝術鑒賞與藝術批評問題。藝

5、術世界的變化改造了藝術認知的方式,藝術世界的復雜性使傳統(tǒng)美學理論變得無所適從。以先鋒派藝術為代表的當代藝術提出了深刻的哲學問題。“藝術必須具有審美特質嗎?”“藝術是什么?”“藝術如何辨別?”“藝術理論在辨別藝術中起到什么作用?”“對藝術作品的解讀和藝術批評的意義何在?”追問并解答這些問題變得必要而緊迫。其中,“藝術是什么?”既是哲學必須解決的緊迫問題,也是藝術理論回應當代藝術實踐時必須解答的根本問題。美國分析美學發(fā)起了針對傳統(tǒng)本質論的一

6、場革命,這標志著一種新思潮的崛起,也是一種邏輯與知識形態(tài)的演變。昔日的普遍主義淡出了人們的視野,反本質主義思潮從此登上了美學發(fā)展的歷史舞臺。但是,在反本質主義的消解與解構中,美學陷入了無方向感、無確定性的深淵之中。于是,藝術定義走出一輪困境后,又陷入新一輪的困境之中。
   維茲(Morris Weitz)、肯尼克(William E.Kennick)、齊夫(Paul Ziff)等反本質主義者主要以維特根斯坦的“語言游戲”、“家

7、族相似性”、“生活形式”以及“藝術開放性”等為由,反對任何本質、反對充分必要條件的定義,以取消主義的態(tài)度對待美學,以古德曼為代表的反本質主義多元論者主張世界構造的認知論,陷入了一種相對主義和毫無確定性的泥潭。藝術實踐內部的重大變化和人們對藝術的各種需要,亟待藝術理論對紛繁復雜的藝術作品做出明確的解釋,重新對藝術的界定做出嘗試,為人們找到一個支點,走出理論困境。這意味著在新的歷史階段,美學與藝術哲學迫切地需要從新的層面回應“藝術的本質是什

8、么?”“如何區(qū)分藝術與非藝術?”“藝術是否需要一個本質性定義”等一系列核心話題,藝術理論的本質主義走向又一次成為理論的焦點。
   美國分析美學歷經清除傳統(tǒng)的形而上學的過程,亦即反本質主義過程之后,本質主義于20世紀后期開始復活。分析美學的批判不僅僅停留在對傳統(tǒng)本質論的批判,而是隨著藝術實踐發(fā)展的需要而不斷改變自身的研究對象。比爾茲利始終堅守著審美本質主義藝術理論,竭力排斥美學的心理學化、社會學化,乃至道德化、政治化、或宗教化,

9、堅決捍衛(wèi)著藝術或審美的自主性以及藝術的價值,捍衛(wèi)藝術的審美價值,捍衛(wèi)審美作為藝術批評的準則的基本定位。在有關藝術批評原則的爭論中,他始終站在堅持審美原則的立場上。丹托對分析的藝術哲學的貢獻,在于他敏銳地洞察到了當代藝術與傳統(tǒng)藝術的本質差異,從藝術史的視角探索藝術的非顯性特征,展開自己的藝術本質論,融歷史主義與本質主義于一體。新一輪的藝術定義論有著不同于傳統(tǒng)美學藝術定義的內容。除了丹托的歷史主義藝術理論、迪基的藝術制度論,還有美學家從社會

10、和文化實踐的視角定義藝術,主要體現為新本質主義定義。新本質主義藝術定義主要是程序主義的路向,典型地體現為歷史主義、制度主義的本質主義。
   超越傳統(tǒng)的主觀思辨的普遍本質主義,尊重真理的歷史、社會、文化等實踐性,重新審視“存在與本質”的關系,乃是探索本質主義嬗變引發(fā)的藝術哲學思潮及其與當代審美知識形態(tài)的關系的主旨所在。后期分析哲學突出地表現為從新本質主義出發(fā),引導藝術哲學從藝術制度、文化實踐、歷史敘事等多維度、多層面探索美學的主

11、流思潮,突破了傳統(tǒng)上以藝術的“顯性”特質和自主自律性為宗旨構建宏大理論體系的本體論路向,成為關切特定歷史階段藝術的開創(chuàng)性藝術理論。但不可否認的是,新的藝術理論也難逃更多的批判和指責,存在著顯著的局限性,藝術評價與藝術辨別的矛盾成為藝術理論難以協調的癥結。比爾茲利過分強調藝術作品提供審美經驗的功能,卻忽視或排斥其他方面的功能和價值。一方面,它不能令人信服地解釋當代藝術問題,使得理論超脫于現行的政治、經濟、道德、文化;另一方面,傳統(tǒng)的藝術定

12、義也難以用來辨別當代藝術,與當代藝術實踐產生了難以調和的矛盾。而對于以丹托、迪基為代表的新本質主義,其局限性主要是:它是否是一個本質主義定義本身就成為一個有爭議的問題,美學家與藝術批評家對此眾說紛紜;藝術界并沒有充分體制化,藝術理論不具有賦予某物以藝術品地位的作用和權威;藝術制度論從描述意義上定義,忽視藝術定義的評價意義,過分突出了藝術界作為立法團體所發(fā)揮的作用。
   半個多世紀以來,美國分析美學從對形而上學的連根拔起的革命到

13、急流勇進的自我批判,不斷修正和豐富自己的理論。事實上,它并沒有像許多學者所宣判的那樣走向了衰竭或死亡,終結的只是一種特定的理論形態(tài),更重要的是它走向了另一種理論形態(tài)。每一次美學形態(tài)的轉換,都建立在對已有理論形態(tài)的批判與反思的基礎之上。分析美學一次次超越既有的美學,又一次次超越自己,其中的困惑、質疑與論爭,無不顯出與時俱進的進取精神與自我批判態(tài)度。一方面,分析美學已經取得了主導地位,對美學發(fā)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另一方面,由于分析美學的思想

14、已經成功浸潤其他的思想流派,盡管它逐漸失去了以往的批判鋒芒,但卻體現出了更多的包容性和更強大的解釋力。以哲學的分析方法對美與藝術進行研究、以生活形式可能性范圍為研究取向的分析美學,將更好地服務于我們對藝術的理解,美學研究也將擁有更加廣闊的思維空間與發(fā)展前景。
   分析美學從藝術制度、文化實踐、認知科學、歷史敘事、日常生活等多方面探索藝術潮流,發(fā)展了與當代藝術變革相適應的藝術理論。藝術與生活形式成為分析美學取之不竭的活水源頭。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