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 直腸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發(fā)病率及死亡率均較高。手術治療是直腸癌的主要治療手段,隨著外科學、分子生物學、免疫學等學科的發(fā)展,直腸癌的手術治療也有了很大的進展。在保證手術根治效果的同時,如何能進一步降低局部復發(fā)率,提高患者生活質量,一直是人們所關注的問題。 TME手術原則的廣泛推廣,使直腸癌術后局部復發(fā)率顯著降低。以往人們對直腸癌遠端腸管及系膜切除距離很關注,也做了大量相關研究,明確了遠端切除的安全距離。近年來
2、,直腸系膜環(huán)周切緣癌浸潤(circumferential margin involvement,CMI)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而且越來越多的證據證實CMI是導致直腸癌術后局部復發(fā)的重要因素,因此,CMI的研究成為進一步降低腫瘤局部復發(fā)的關鍵所在。 病理大組織切片能夠客觀且準確地觀察直腸癌術后CMI的情況。這種病理學檢查方法可以從整體上觀察直腸癌轉移灶在直腸系膜內的方位及其與腫瘤原發(fā)灶和直腸壁的關系,通過這種方法可以準確地觀察手術切
3、緣情況,判斷是否存在CMI。同時結合免疫組化技術,可以發(fā)現(xiàn)環(huán)周切緣存在的腫瘤微轉移病灶,從而進一步增加CMI的檢出率。 本研究通過HE染色病理大組織切片與免疫組化大切片相結合,探討如何能進一步提高CMI的檢出率,并與41例臨床病例資料相結合,發(fā)現(xiàn)CMI的存在規(guī)律,指導臨床治療。 方法: 1.HE染色病理大組織切片:通過大組織切片觀察CMI情況與臨床病理資料的關系,然后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 2.免疫組織化學法:
4、采用S-P法,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操作,采用1:80、1:80、1:40稀釋的鼠抗人CK20、CDX2、MMP7單克隆抗體分別檢測直腸癌系膜內微轉移灶,發(fā)現(xiàn)CMI的微轉移。PBS代替-抗作為陰性對照。結合臨床病理資料對其結果進行相關統(tǒng)計學分析。 結果: HE染色病理組織大切片檢測CMI陽性率為21.95%(9/41)。其中在腫瘤分化程度方面,高、中分化組CMI陽性率分別為16.67%(1/6)、8.00%(2/25),而
5、在低分化組CMI陽性率高達60.00%(6/1 0),統(tǒng)計學分析顯示,高、中分化組與低分化組比較存在顯著性差異(P=0.004<0.05),可認為CMI在低分化組的陽性率高于高、中分化組。在腫瘤位置(腫瘤下緣距齒線距離)方面,<5cm組CMI陽性率46.15%(6/13)高于≥5cm組陽性率10.71%(3/28),統(tǒng)計學分析顯示兩組存在顯著性差異(P=0.03<0.05)。在不同的術式方面,Miles組CMI陽性率46.15%(6/1
6、3)高于Dixon組的陽性率10.71%(3/28),統(tǒng)計學分析顯示兩組存在顯著性差異(P=0.03<0.05)。而患者性別、年齡、腫瘤大體類型、浸潤深度、淋巴結轉移情況、手術方法(開腹/腹腔鏡)方面均與CMI陽性率無明顯相關性(P>0.05)。 免疫組化結果顯示,CK20、CDX2、MMP7切片檢測CMI陽性率分別為29.27%(12/41)、31.71%(13/41)、26.83%(11/41)。其中在腫瘤分化程度方面,三項
7、指標均證實高、中分化組CMI陽性率低于低分化組,統(tǒng)計學分析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在腫瘤位置(腫瘤下緣距齒線距離)方面,三項指標均顯示<5cm組CMI陽性率高于≥5cm組,統(tǒng)計學顯示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在不同的術式方面,三項指標均顯示Miles手術組CMI陽性率高于Dixon手術組,統(tǒng)計學分析顯示兩組比較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CK20、CDX2顯示患者性別、年齡、腫瘤大體類型、浸潤深度、淋巴結轉移情況、手
8、術方法(開腹/腹腔鏡)均與CMI陽性率無明顯相關性(P>0.05)。在上述臨床資料方面,MMP7顯示在淋巴結轉移方面,N0、N1、N2組CMI陽性率分別為8.70%(2/23)、46.15%(6/13)、60.00%(3/5),統(tǒng)計學分析顯示N0組與N1、N2組比較存在顯著性差異(P=0.009),可認為無淋巴結轉移組CMI陽性率低于存在淋巴結轉移組CMI陽性率。采用HE染色與免疫組化三項指標聯(lián)合檢測的方法共檢測出15例存在CMI,陽性
9、檢出率為36.59%(15/41)。HE染色、CK20、CDX2、MMP7切片檢測CMI陽性率分別為21.95%(9/41)、29.27%(12/41)、31.71%(13/41)、26.83%(11/41),兩兩比較CMI陽性檢出率均無明顯差異(P>0.05)。統(tǒng)計學分析顯示HE染色與免疫組化三項抗體指標聯(lián)合檢測較單用HE染色大切片或一種抗體指標檢測CMI檢出率高(P<0.05)。 結論: 1病理大組織切片能客觀準確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中低位直腸癌環(huán)周切緣的臨床意義.pdf
- 經直腸腔內超聲和磁共振對中低位直腸癌術前環(huán)周切緣評估的對比研究.pdf
- 全直腸系膜切除在中低位直腸癌中的臨床應用.pdf
- Ⅱ、Ⅲ期中低位直腸癌術前同步放化療的臨床療效評價.pdf
- 全直腸系膜切除術治療中低位直腸癌96例臨床分析.pdf
- 中低位直腸癌術后患者生活質量及肛門直腸功能的臨床研究.pdf
- 直腸癌低位前切除
- Ⅱ、Ⅲ期中低位直腸癌新輔助治療效果評價.pdf
- 磁共振成像對直腸癌T分期及環(huán)周切緣的預測價值.pdf
- 腹腔鏡中低位直腸癌根治術的臨床可行性研究.pdf
- 腹腔鏡直腸全系膜切除治療直腸癌的臨床研究.pdf
- 影響中低位直腸癌淋巴結獲取數目的臨床病理因素分析.pdf
- 低位直腸癌Miles術11例臨床分析.pdf
- 中低位直腸癌術前超分割放療聯(lián)合FOLFIRI方案全身化療的臨床療效觀察.pdf
- 低位直腸癌保肛手術39例臨床分析
- 低位直腸癌保肛手術78例臨床分析
- 中低位直腸癌側方淋巴結轉移多因素分析.pdf
- 雙吻合技術在中低位直腸癌保肛手術中的應用.pdf
- 低位直腸癌保肛手術對老年直腸癌患者的療效評價
- 新輔助放化療聯(lián)合TME手術在中低位進展期直腸癌治療中的臨床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