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新時期農村氣象觀測及防災服務研究</p><p> 摘要:近年來,中央作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現代農業(yè)等一系列重大戰(zhàn)略決策。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十七大和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氣象局應始終堅持將農業(yè)氣象防災服務作為重點工作來抓,積極開展特色農業(yè)氣象服務工作。 </p><p> 關鍵詞:農村;氣象;觀測;服務 <
2、;/p><p>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entral put out a series of important strategic decis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a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building a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the construction of mod
3、ern agriculture. In order to further implement the Party Congress and the seventeen session of the six plenary session spirit, accelerate advanc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ic new rural area, the weather bureau should alwa
4、ys adhere to the agricultural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services as key</p><p> Key words: rural area;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service; </p><p> 中圖分類號:P41 </p><p> 一
5、、做好農業(yè)氣象觀測 </p><p> 農業(yè)氣象觀測是整個農業(yè)氣象工作包括農業(yè)氣象業(yè)務、服務和科研等的基礎。做好氣象工作是氣象部門的宗旨,也是氣象工作的出發(fā)點和歸宿,為農服務一直是氣象服務的重點。取得具有準確性、代表性、比較性的農業(yè)氣象觀測資料,是搞好農業(yè)氣象服務的前提,在某種程度上也極大地影響著氣象為農服務的效果。農業(yè)氣象觀測包括對農作物生長環(huán)境中物理要素(氣象要素和有關的土壤要素)和生物要素的觀測和記載。農
6、業(yè)氣象觀測種類及觀測項目,各地根據實際而有不同,目前全國尤其是北方各省市大都開展小麥(含早麥、晚麥)觀測、土壤水分觀測,現將這2項觀測工作中容易出錯而必須引起注意的問題進行分類歸納。 </p><p><b> 1、小麥觀測 </b></p><p> 通過小麥觀測,鑒定農業(yè)氣象條件對小麥生長發(fā)育和產量形成及品質的影響,可為農業(yè)氣象情報、預報以及小麥生長的氣候評價
7、等提供依據,并為小麥高產、高效、優(yōu)質提供服務。小麥觀測項目有發(fā)育期觀測、生長狀況(生長高度、植株密度、長勢、產量因素)測定、生長量(葉面積和植株干物重)測定、農業(yè)氣象災害觀測、病蟲害觀測及其調查等。 </p><p> 小麥觀測中須注意以下問題:一是禾苗在麥田若發(fā)生分蘗,記住要觀測記載發(fā)育期百分率。二是發(fā)育期觀測一般隔日進行,但旬末必須巡視觀測,即使與正常觀測相同,也要按規(guī)范要求進行觀測記載。三是當分蘗達到普遍
8、期時,要增加1次密度觀測,以便準確確定分蘗盛期。四是當第1次觀測植株進入發(fā)育期的百分率≥10%,隔日第2次測得進入發(fā)育期的百分率≥80%。制作報表時,普遍期欄記第2次觀測的日期;如果發(fā)育期要進行末期觀測,也作為末期出現的日期記載。五是移栽(前3 d內)、拔節(jié)期,生長高度的測量是從土壤表面量至所測植株葉子伸直后的最高葉尖;乳熟期則是量至穗頂(不包括芒長)。六是在每一發(fā)育期的第1次觀測中進行1次總株(莖)數的統計。七是農氣災害、病蟲害觀測中
9、“受害期”的記錄,應記載農氣災害、病蟲害發(fā)生的開始、終止期。八是作物生長量測定取樣的時間,在該發(fā)育普遍期的翌日上午,待露水或雨水蒸發(fā)后進行。若測定了葉面積與干物重,則記住要測密度:三葉、移栽、返青、本田分蘗、拔節(jié),測1 m2株(莖)數;抽穗、乳熟、成熟期要同時測定1 m2有效莖與總莖數。九是地段作物進入拔節(jié)、抽穗普遍期后3 d內需進行大田調查。若出現低溫陰雨、寒露</p><p><b> 2、土壤水
10、分觀測 </b></p><p> 土壤水分是植物耗水的主要直接來源,制約著土壤中養(yǎng)分的溶解、轉移和吸收及土壤微生物的活動,還影響著植物的生理活動,對土壤中氣體的含量及運動、固體結構和物理性質也有一定的影響。土壤水分觀測項目主要有土壤水文物理特性(土壤容重、田間持水量、凋萎濕度)測定、不同深度土壤的測定、地下水位深度測定、干土層厚度測定、降水滲透深度測定等。 </p><p>
11、; 土壤水分觀測需注意以下問題:一是在作物播種或最后一個發(fā)育期與逢8的日期超過2 d,應加測土壤濕度;若還未到最后一個發(fā)育期即收獲,收獲與逢8的日期超過2 d,也應注意加測。二是在天氣發(fā)生干旱時期,取土時勿忘測定干土層厚度。當干土層厚度≥3 cm時要進行記載。三是農氣簿-2-1的“發(fā)育期”欄填寫地段作物旬內所處發(fā)育普遍期,并用括號注明具體日期。旬內若未出現發(fā)育普遍期,則“發(fā)育期”欄空白不填。四是每年第1次測定土壤濕度時,要重新進行土盒
12、稱重,記于紀要欄。五是烘烤土樣,要烘到相鄰2次抽取樣本的重量差均≤0.2 g為止,此2次烘烤結果都應記于農氣簿中。六是取土后若當天有降水,在農氣簿備注欄要注明日期及取土后至當天20:00前的降水量,以便使用資料時分析參考。七是降水量記錄前后2次土濕測定日間的各日定時觀測降水“日合計”≥0.1 mm的降水日期和降水量總和。作物觀測地段無論播種和收獲期是否都要測定土濕,第1次應填寫第1次測定土濕日前10 d內的降水、灌溉日期與量。末次填寫收
13、獲日至相鄰的土濕測定日之間的降水、灌溉日期與量。八是地下水位深度若常年>2 m,則無須測定地下水位深度,但需在農業(yè)氣象觀測簿表</p><p> 二、建立良好的部門聯動機制 </p><p> 主動與相關部門、鎮(zhèn)街農業(yè)技術人員及種植大戶溝通,將實地調研作為日常性的工作來抓,并努力構建三級服務網絡。由氣象與農業(yè)技術專家、各鄉(xiāng)鎮(zhèn)的農業(yè)技術推廣站的技術管理人員和信息員,形成三級服務網絡
14、節(jié)點,由氣象部門綜合各方意見后,形成綜合性的指導意見。同時,針對選取的特色農業(yè)產品,結合氣象條件,通過1~2年的特色農業(yè)氣象服務經驗積累,制定符合本地區(qū)實際的特色農業(yè)產品服務周年計劃,以便于把握服務時間節(jié)點。 </p><p> 三、努力提高特色農業(yè)氣象服務科學技術含量 </p><p> 第一,通過自身努力,拓展新的氣象服務手段。關注目前各類新技術、新成果,并通過聯系當地實際,實現科
15、技成果的當地化應用。第二,要注意向上級業(yè)務部門、當地農業(yè)專家及種植大戶請教。遇到難題,要及時借助上級業(yè)務部門的指導幫助及當地農業(yè)專家和種植大戶的配合協助,把特色農業(yè)氣象服務工作更好的開展下去。第三,在預報水平短時間內難以提高的現實情況下,做好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的制作發(fā)布尤為重要。遇到突發(fā)災害性天氣,一方面要積極發(fā)揮衛(wèi)星云圖、多普勒雷達等高科技手段的監(jiān)控預報作用;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當地及周邊區(qū)域自動氣象站的實時資料,掌握最新天氣實況,密切
16、監(jiān)視天氣演變,及時制作發(fā)布預警信息,提升氣象服務質量。 </p><p> 四、做好農業(yè)氣象災害預警工作 </p><p> 針對具體作物物種開展氣象災害指標研究,提高指標確定性和針對性。加強病蟲害發(fā)生與氣象條件關系研究,減少病蟲害造成的危害和污染。細化農業(yè)氣象災害預警平臺建設,提高農業(yè)氣象災害產品的服務效率。加強農業(yè)氣象災害知識科普宣傳,提高農民應對氣象災害的防御能力。建設氣象災害監(jiān)
17、測、預警系統,提高氣象災害預警能力防御和減輕氣象災害,天氣預報是其重要的條件。通過先進技術、現代化監(jiān)測手段分析大氣變化,捕捉極端天氣氣候條件可能發(fā)生的前期征兆、預警氣象災害的發(fā)生。 </p><p> 五、將氣象防災減災納入中央及地方同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規(guī)劃及財政預算 </p><p> 氣象災害防御是一項以社會效益和生態(tài)效益為主的公益性工程項目,工程性防御投資巨大,非工程性防御研究
18、周期長,都需要大量資金支持,必須納入各級政府經濟和社會發(fā)展規(guī)劃和計劃,進行長遠規(guī)劃重發(fā)區(qū)群眾增強防御意識,了解災害的成因及防御方法和措施效果,盡可能避免人為因素增大災害的損失,熟悉預警信號和應急處理辦法,明確在災害防御過程中應盡的職責,熟悉轉移路線和方案。通過提高全社會防御氣象災害的意識和技能,充分發(fā)揮氣象災害監(jiān)測預警與應急系統的建設效益,防御和減輕氣象災害對國民經濟和人民財產所帶來的損失。 </p><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