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通過模擬進行創(chuàng)作是一種十分突出的現象?!妒酚?屈原賈生列傳》中說:“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辭而以賦見稱。然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終莫敢直諫”??梢娫谙惹貢r代就已經有對文學的模擬現象出現了。時至漢代則出現了大量的擬騷、擬賦大量出現,模擬成了一種十分普遍的現象。而魏晉南北朝時期模擬之風最為盛行,伴隨著文人自覺和詩歌的興起,擬詩大量出現,所擬對象也種類繁多。有的模擬古代經典作品,如西晉時期大量出現了擬
2、經詩,試圖恢復前代亡佚的經典著作;有的則轉向古代的民間文學,汲取其中的營養(yǎng),如魏晉時期出現了大量的擬樂府作品,使當時的詩歌呈現出由民間化向文人化的趨勢。《文選》之中特立“雜擬”一目,選錄由西晉陸機《擬古詩》十二首至劉宋時期江淹的《擬古詩》三十首等十家六十三首作品,其中晉宋時期的八位詩人的擬詩共五十首,占到《文選》“雜擬詩”的六分之五,足以證明在晉宋時期著作擬詩的詩人之廣,詩作之多。本文將晉宋擬詩作為研究對象,探討晉宋擬詩的成因、特點和其
3、在晉宋時期詩歌轉關的作用和意義。 引言部分主要敘述對擬詩研究的成果、意義及研究方法,正文分為三部分: 第一章對擬詩進行界定,分析擬詩的概念和其與擬樂府的關系。并將擬詩在中古時期的作用加以說明,說明擬詩在創(chuàng)作過程之中通過對所擬對象的選擇、處理和創(chuàng)作過程之中對文學的影響。 第二章考察晉宋擬詩復興的原因。東晉時期,玄理和典雅的玄言詩風充斥文壇,審美趨向發(fā)生轉移,追求平淡、寡情的詩歌風格,加之永嘉南渡,樂府音樂的大量流失
4、,魏晉以來的詩歌傳統(tǒng)逐漸衰落。而晉宋之際,文學開始褪去玄虛的風氣,崇尚重情、重實的風格,全面回復漢魏西晉的詩歌傳統(tǒng)。究其原因在于博學之風的興起和漢魏舊樂的大規(guī)?;貧w,使晉宋之際的文壇上出現了大量的擬古詩和擬樂府作品。而另一方面,因江南民歌的興盛,帝王的提倡,加之當時政治黑暗衰腐,使當時文人的創(chuàng)作也多有受晉宋新聲的影響,出現了為數不少的江南民歌的文人擬作。 第三章探討晉宋擬詩的特點。文章主要從兩方面進行分析,其一,從擬古方面考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